内容详情

  1. 首页
  2. 报刊阅评
  3. 内容

人民日报一周好图+编辑点评 2021/1期

走过艰辛奋斗的2020年,迎来新的一年。凡是过往,皆是序章,让我们一起大步向前。2021年,撇捺会继续陪伴大家,分享有价值的干货。

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人民日报一周好图+编辑点评”如约而至!赏好图,看门道,带您外行秒变内行。这些照片好在哪里?又怎样与版面文字报道相得益彰?听听人民日报夜班编辑的专业分享。



通途

近日,浙江省集中开通文泰高速、杭绍台高速、千黄高速、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等多条高速公路,对完善当地交通网络,打造浙江省内“1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意义。图为新开通的杭绍台高速回山尖山路段。

  潘伟峰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0.12.29 第1版



路桥飞架、腾跃丛林,画面中,公路线条遒劲有力,青翠的山林与微微显露的黄土相互映衬,层次丰富。这是近日浙江集中开通多条高速公路中的一条——杭绍台高速回山尖山路段。尽管“七山一水二分田”,但随着一条条高速通车,当地交通网络正不断完善,“1小时交通圈”进程正加快推进。

——要闻一版 赵政




防落石 保安全

图为2020年12月27日,施工人员在湖北省鹤峰县境内南鹤公路落石路段转运钢丝网。鹤峰县境内的省道南鹤公路部分路段滑坡、落石等地质灾害较多。连日来,当地施工人员系着安全绳,攀爬在公路绝壁上方进行排水、喷锚和挂网,确保行车安全。

覃涛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0.12.29 第4版



坦率讲,公路绝壁之上的施工,相同主题有不少照片,为何单单这张让人眼前一亮?其妙处,在角度,也在用光。镜头在被摄者的下后方略略仰拍,绝壁之险、行走之难,清晰可见。强白光下,绝壁隐没了细节,不干扰视觉聚焦的同时又很好地凸显了人物主体。洗练简洁、主题突出的表达,是同题摄影的制胜关键。

——要闻四版 陈亚楠





冰雪运动正当时


2020年12月29日,第十九届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在吉林长春开幕。本届滑雪节将持续至2021年2月26日,计划推出7项冰雪赛事,13项冰雪文旅系列活动。图为当日,参加第十九届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赛的选手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0.12.30 第7版




无人机视角下,林海化身为简洁线条,雪原仿若宽广画布,人群恰似点点笔墨,让画面先声夺人。北国冬日风光与运动健儿踏雪戏冰的身影,形成景与人的互动、静与动的协调,将冰雪运动拍出了新意,很好地诠释了冷资源变热产业、体育经济蓬勃发展、健康事业不断进步的良好局面。

——要闻七版 卢涛




杉林美如画


日前,湖北省仙桃市赵西垸林场的水上森林池杉树叶变红,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景拍照。这片池杉林有3万多株,是湖北省面积最大的水上池杉林。图为空中俯瞰水上森林,蔚为壮观。

陈勇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0.12.31 第11版




景物之美,美在自然天成,不加修饰;风景照片之美,则加入了摄影师的巧思与设计。这张水上森林航拍照,远看两岸池杉层林尽染、皆着彩妆,一池碧水通透清澈,将色彩鲜亮的树林一分为二,像是一幅人工裁剪的油画。摄影师巧妙地将河流作为构图对角线与色彩分界线,使得整张照片工整、干净,几何元素突出。按下快门时,又捕捉到游船前行、泛起波浪的瞬间,一动一静,让画面平添几分生气。


——政治版 徐雷鹏





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

拉林铁路完成正线轨道铺设



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萨至林芝铁路近日完成正线轨道铺设。拉林铁路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全长43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计划于今年6月30日建成通车,通车后将进一步优化西藏交通铁路运输网布局。
图为加查县境内的拉林铁路。


  人民日报记者 徐驭尧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1.1.3 第1版



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于新年前夕取得重要建设进展,既有新闻性,也有喜庆味。在西藏分社记者拍摄的整组作品中,这张照片脱颖而出:首先,采用鸟瞰视角,呈现地图化、扁平化画面,抹除了纷繁景物的高度差异,避免了凌乱元素干扰焦点,而使注意力集中于铁路本身,体现了主次分明;再者,在斜阳之下运用俯拍手法,能够极大地彰显光影交互,丰富视觉元素,且树影与铁轨走向一致,强化了画面的秩序感;此外,铁轨作为画面对角线,使构图产生了对称美,一边是泛绿田野,另一边是泛黄树林,泾渭分明,各美其美,又在对称之中有所区别,增添了意趣和韵味。


——要闻一版 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