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流量密码”,传统文化类节目热播

2024-06-11 11:03:28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刘茹 24
简要说明 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这是时代赋予当代文艺创作者的使命,也是今天进行文艺创作的主旨。从《典籍里的中国》到《如果国宝会说话》,从《非遗里的中国》到《千秋诗颂...

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这是时代赋予当代文艺创作者的使命,也是今天进行文艺创作的主旨。

  从《典籍里的中国》到《如果国宝会说话》,从《非遗里的中国》到《千秋诗颂》,从《文脉春秋》到《中国中医药大会》……今天,我们欣喜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层出不穷,更在实践中孜孜以求这类节目“活”起来、“火”起来的载体路径。只有找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达的路径,找到真正吸引年轻人的“流量密码”,才能实现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有效“输出”,实现与观众间的精神交流与价值共鸣。

  回应时代呼唤 拥抱技术革新

  赴心仪城市来一场期待已久的Citywalk,享受心灵的共鸣;在历史古城欣赏别开生面的非遗秀演,探寻文化内涵;跟随纪录片、影视剧“打卡”取景地,感受城市温度……无论是探索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是感受现代科技的时尚魅力,系列文化类节目为观众奉上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文化类节目的频频“出圈”,与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需求密不可分。一方面,传统文化能够唤起观众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另一方面,随着观众审美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传统文化类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满足了观众对于不同审美体验的需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观众对于有深度、有内涵的文艺作品的需求在增加,传统文化类节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情感,能够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和共鸣。

  这类节目基本取材于我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带领年轻观众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辅助最新的拍摄、制作技术,不仅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而且能够增强观众的文化向心力,激发出更多人的文化自信。如《文脉春秋》为了讲述每座城市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时代故事,在深入城市肌理的漫步中,慧眼发掘流光溢彩的时间信物。节目创新利用了舆图(古代地图),勾连起古城的历史、当下和未来;通过地图动画的表现形式,呈现历史的关键节点,体现文脉演变的过程;利用古城保护中的数字孪生技术,拆解中国古人在营建中的“黑科技”。又如《如果国宝会说话》融合了说唱背景音乐、二次元画风、电脑编程技术等创新元素,基于文物本身特色迥异、研究方法不同、认识角度各异,或采用8K技术呈现文物的艺术细节,或以沉浸式体验回归历史现场,或以大数据算法模拟书法真迹,让国宝变得活灵活现。

  文化类节目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特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呈现及传播方式创新等,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讲述更加生动。

  创新生产机制 唤醒文化自信

  为何传统文化类节目能够频繁“出圈”?这与节目的创作理念、呈现方式以及传播渠道等的变化息息相关。

  就创作理念而言,要想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还是要持续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越来越多的节目制作者开始自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持续挖掘其中的内涵与特色。在《中国中医药大会》里,我们看到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非遗里的中国》里,我们看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活化……系列节目的成功“出圈”更加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生命力与创造力。

  就呈现方式而言,这一类节目尽可能采用丰富多元的技术手段,将节目的文化内涵与时下流行的表现元素充分结合。如《千秋诗颂》将诗词与AI智能场景相结合,渲染出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与韵味,让观众在观看中产生共鸣与共情;如《中国中医药大会》将中医文化与时下流行的歌曲、音乐相结合,在丰富具象的情景演绎中拉近了观众与中医文化的距离……与传统的文以载道相比,文化类节目通过年轻化的表达让文化的内涵以故事化和戏剧化的方式呈现,增强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促使大家积极地自发传播和广泛参与。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文化类节目将艺术与生活紧密连接起来,观众可以在节目的观看过程中获取审美体验与文化记忆。而当传统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观、可感的一部分,那么,传统文化对今人的滋养便在这一刻变成了现实。

  回归中华传统 彰显国际视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综艺节目作为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应既能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能够客观反映当下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节目脱胎于传统文化,但又充满趣味性和娱乐化的解读,不仅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引发了人们关注和品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让观众看到了藏匿于文化背后的深层肌理与内涵。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积淀和民族的基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类节目充分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当下视听产业的发展特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下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此类节目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如《中国中医药大会》通过探寻横跨数千年的华夏医脉,解码具有历史连续性的中华文明,向观众呈现中医传世技法、创新成果、医理智慧等内容,向世界展现中国中医药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节目中,多位留学生也参与到中医药知识的学习中,展现出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如果国宝会说话》则用创新突破的表达、媒体融合的手段、国际顶级的影像来诠释、传播中华文明,为文物纪录片开创了一个新样态,也为该类型纪录片未来如何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作者:刘茹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