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绿色发展新动能

——从三个切片透视新能源新活力

2024-01-02 10:10:27 中国石油报 本报记者 陈钦强 145
简要说明 天山南麓,塔里木油田叶城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太阳能光伏板鳞次栉比,宛若一片蓝色的海洋;松嫩平原,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成功,“大风车”舞出新“丰”景;京畿大地,华北油田承建的北京首个中深层地热...


  天山南麓,塔里木油田叶城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太阳能光伏板鳞次栉比,宛若一片蓝色的海洋;

  松嫩平原,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成功,“大风车”舞出新“丰”景;

  京畿大地,华北油田承建的北京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入列冬供“方阵”,送上来自地下的“热”爱;

  河西走廊,玉门油田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设蹄疾步稳,“石油摇篮”开启转型发展“氢”篇章;

  …………

  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和战略发展需要,全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布局和提速发展新能源业务,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能源当量”理念奏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新”乐章,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石油“新”力量。

  近年来,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从零起步、夯基垒台、加速发展,一年三跨步,一步一台阶。特别是2023年,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发展不断提速、乘风破浪,在市场开拓、创新探索、管理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加速奔向“风光无限”的能源“新”时代。

  战略引领

  市场开拓打开新局面,热电氢“三驾马车”齐驱并进

  回望2023年,“全面提速”成为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发展的主旋律,“大步流星向前进”成为新能源业务最真实的写照。中国石油在油气产量当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新能源业务市场开拓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纵向看,从分布式光伏起步探索,到2021年建成中国石油首个集中式并网发电项目,吹响新能源发展的冲锋号角;从2022年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达到800万吨标准煤/年,新能源发展活力逐渐释放,到2023年热电氢“三驾马车”齐驱并进,新能源业务整体迈上规模化发展新台阶……3年来,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发展稳中求进、进中求新、新中突破,彰显能源央企转型发展实打实的“含金量”。

  清洁电力业务唱响风光“二重奏”——

  从塔里木油田尉犁县10万千瓦、且末县10万千瓦、叶城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相继一次性并网发电,到玉门油田30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正式归调国网甘肃省调度控制中心;从大庆油田首个风电利用工程——龙一联风光发电站,风、光累计发电量突破1500万千瓦时,到中国石油在建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风电项目,即吉林油田第一批新能源规模外送工程——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成功……中国石油的产业优势持续释放,推动清洁电力业务发展驶入快车道。

  继2022年中国石油新建成风光发电装机11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达到140万千瓦后,2023年中国石油清洁电力业务继续追“风”逐“日”,风光发电装机规模再次翻番式跃升。

  地热业务“后卫”转“前锋”——

  从中国石油首个中深层U形井地热项目——大庆油田朝热R3-U1井组地热开发试验工程试运效果良好,到冀东油田地热业务成功进军河南省开封市、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地热供暖市场开拓“再下一城”,再到华北油田承建的北京市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正式入列冬供“方阵”,首都冬季供暖再添绿色“新”势力……中国石油地热业务进一步提速发展,在2022年全年新建成地热供暖面积1006万平方米、累计建成近250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的基础上,2023年新拓展地热供暖市场面积超4000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投运地热供暖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

  氢能业务在稳步探索中多点开花——

  继中国石油“点燃”冬奥史上首支绿氢火炬后,中国石油氢能业务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从中国石油首套1200立方米碱性水制氢电解槽在宝石机械下线,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延伸到装备制造领域,到中国石油首个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玉门油田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开工,开启中国石油规模化制备绿氢的新篇章。截至2023年11月底,销售分公司累计建成18座加氢站。中国石油氢能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势能逐渐释放。

  创新驱动

  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能源服务商形象深入人心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从谋划布局到落地实践,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提速发展,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3年来,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从零起步、加速起跑,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方向。特别是2023年,中国石油打出模式探索、技术创新、产业拉动的组合拳,不断拓展、探索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新能源版图不断扩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以“融”为核,持续探索新能源发展的宽度与广度——

  油气业务是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也是发力新能源业务的重要依托。从新疆油田首个绿色稀油光热利用项目——火烧山油田光热利用项目正式投产,到吐哈油田吐鲁番区域120兆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并网发电;从大庆油田的星火水面光伏、冀东油田的渔光互补,到华北油田首个分布式智能电网调试成功并正式运行;从吉林油田建成投运亚洲最大陆上采油平台集群零碳示范区,产出我国首桶“零碳原油”,到青海油田格尔木燃机重启及配套新能源、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开工建设,迈出“气电+新能源”发展的关键一步……中国石油加快探索多能互补、源网荷储、智能微网、渔光互补、水面光伏、屋顶光伏等新能源与油气业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实际行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创”为擎,不断增加新能源发展的厚度与高度——

  雪后的新疆吐鲁番,寒风凛冽。吐哈油田鄯善工业园区里一派繁忙景象:中国石油首个自主研发设备制氢试验项目平稳运行,太阳能在这里不断上演着由绿电到绿氢的华丽转身。这是中国石油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从利用现有天然气管道成功试验长距离输送氢气技术,掺氢比例达到24%,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到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顺利投产,助力老油田开辟储能业务新赛道;从宝石钢管公司研制的3台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在长庆油田投运,填补中国石油新能源装备研制的又一空白,到冀东油田曹妃甸新城地热供暖项目作为典型示范项目,入选全球地热领域首项行业标准……3年来,中国石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科技研发力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以“业”为基,稳步拓展新能源发展的长度与跨度——

  创新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以产业为中心,打通链条,融汇资源,聚合发力。

  资本拉动。继2022年中国石油通过昆仑资本战略投资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后,2023年中国石油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成功收购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以资本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销售终端在充换电领域的全国性战略布局,加快迈进充换电头部企业行列,构建加油站“人·车·生活”生态圈,助力打造终端能源消费新场景。

  产业协同。从华北石化公司自产氢气进入北京销售公司时顺苑油氢合建站,实现中国石油自主生产氢气在北京地区的商业化运营,到吐哈油田与宝石机械联合开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200立方米/小时制氢试验项目在鄯善工业园区投运,再到玉门油田炼厂制备的氢气通过甘肃首条中长距离输氢管道输送至下游用氢企业……中国石油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势能持续转化为新能源发展的澎湃动能。

  改革发力

  组织管理迈上新台阶,绿色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

  全面提速发展新能源业务,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需要通过改革点燃创新引擎,释放发展动能。

  3年来,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加速奔跑,自上而下的改革举措也在持续深化,组织管理的体制优势和人才队伍的活力竞相释放。

  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石油以绿色低碳战略为引领,持续强化新能源业务整合,成立由集团公司党组领导牵头的“双碳三新”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战略统筹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双碳三新”业务发展,将新能源摆到同油气业务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发展,以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为统领,在上游16家油气田企业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创新扁平化组织管理模式,成立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发力新能源前沿技术研究。同时,不断优化和完善新能源业务的投资管理政策,强化责任主体,围绕新能源业务发展的痛点、堵点,创新改革举措,聚焦全产业链发展,探索成立合资公司等新形式,不断拓展新能源业务的组织管理模式,激发新能源业务发展的澎湃活力。

  筑巢引凤激发人才活力。中国石油坚持人才强企战略举措,着眼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长远发展,聚焦人才“生聚理用”,持续打造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从每年校园招聘中对新能源领域人才予以重点倾斜,到根据业务发展所需加大领军人才等专业化人才引进力度,再到建设新能源人才培养体系,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先进企业的优势资源举办多期新能源人才培训班,中国石油加大新能源人才培养力度,聚力打造新能源发展的人才高地。

  伟大事业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宏伟奋斗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能源领域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市场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加快出海,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和人才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对刚步入新能源赛道的油气企业来说,需要把握市场变化的节奏,在持续推进油气增储上产的同时,要立足自身资源、产业等基础优势,稳中求进推动新能源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对油气和新能源领域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积势蓄能。

  创新技术加快迭代升级。在资本和市场的推动下,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油气企业来说,发力新能源技术需要找准方向,聚焦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立足当前和长远,整合自身科研技术力量,吸引和集聚多方创新资源,加快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研发,不断提升新能源业务发展的科技含金量。

  积厚成势、乘势而上,中国石油正以劈波斩浪、砥砺奋进的姿态,加速驶向“风光无限”的新蓝海!


  题图为吉林油田华侨风电场。这是中国石油第一个自消纳全容量并网的风电场。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