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9时许,吉林石化公司4万吨/年乙丙橡胶装置施工现场,缓缓驶入一台25吨小型吊车,后面跟着一辆载满螺纹钢筋的解放卡车。
吊车在200号、300号单元场地外平整、压实后的空地上定位、支设,进行吊装前的检查准备。卡车载着约2吨重的钢筋平稳缓慢进场,掉头,在吊车右前方停稳,准备卸车。
按常规,钢筋预制都是在装置施工区内,方便运送至基坑内。吉林石化公司中区项目经理部施工组组长吕景荆告诉记者,就在5月22日,钢筋加工棚和木工加工棚被挪出装置施工区外,设置在隔一条马路的乙丙橡胶工程十一化建项目指挥部院内。这一举措,是该项目部根据乙丙橡胶装置总图布局小、装置紧凑、空间容错率低、周边化工装置距离近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的安全措施。
钢筋预制属于二级动火作业,乙丙橡胶装置施工场地紧邻有机合成厂丁二烯装置,与丁二烯装置仅有一层围挡相隔。丁二烯是易燃的重组分气体物料,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受空间限制,乙丙橡胶装置场内没有其他空地能预制钢筋。项目部经过再三研究,多次论证,最终决定将钢筋加工棚和木工加工棚移出施工区域,远离丁二烯装置区。”吕景荆说。
目前,乙丙橡胶装置区施工所用螺纹钢筋,由施工人员在预制点完成预制,装车运到作业区,再用吊车吊运至目标基坑内。遇到狭窄区域,还需要两名施工人员联合搬运一根钢筋至绑扎作业现场。
“为了加强安全管理,我们在4月18日,联动有机合成厂、中部项目部、消防支队、施工单位、监理公司等单位,开展了模拟丁二烯萃取精馏塔T-101b乙腈物料泄漏导致着火的应急演练,组织项目施工单位人员在装置着火后迅速疏散。这让参建单位施工人员强化了应急意识和应急知识,为保证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吕景荆说。
抓好安全施工、实现安全中交的关键重在落实,乙丙橡胶工程项目部从成立之初,就不折不扣地将每一项安全规定、措施、制度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安全隐患。
记者环顾施工现场发现,每个施工单元基坑护栏外,都有一名身着反光马甲、别着扩音器的安全监护员,沿着基坑走动巡视,双眼扫视着基坑内正在绑扎钢筋的施工人员,发现异常,立即拿起扩音器,制止不规范行为。200号、300号单元监护员对记者说:“我的责任就是防止施工人员违章,比如跨越栏杆、用电锯不戴眼镜、下基坑不走安全通道等不合规动作,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严禁未经安全教育进场从事危险作业;严禁特种作业人员、监护人无证上岗;严禁未系挂安全带从事高处作业;严禁起重作业过程中起重臂及吊物上、下站人……”中区项目经理部安全科科长邱明刚介绍说,每天早上7时前,他们都会进行三个层级的安全教育班前会,项目经理部、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分别从自身专业范畴出发,对施工人员喊话。首先是每天安排人宣读转型升级项目安全“十大禁令”;然后由安全人员宣读吉林石化公司公布的前一天的问题通报;再由施工人员安排每日的工作任务;最后安全人员还要根据当日的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辨识,强调施工中的危险项。每天施工前,项目部还会进行自检自查,现场的临时用电、灭火器、机械设备的开关和工具箱有无损坏等等,都在他们的检查范围。
这让记者想起,进入施工场地之前,在入口处见到的那幅硕大的安全禁令卡通宣传标语。第一条便是:严禁未经安全教育进场从事危险作业。早上喊话磨耳朵,进出标识反复看,听觉视觉双管齐下,安全教育入脑入心。
吕景荆说:“要想真正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每个环节,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把各自的安全责任和法律法规,特别是作业规程落实在岗位上、落实到现场。”
10时左右,现场基坑内,施工人员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钢筋运送和绑扎。记者走出施工现场,4米高的围挡外侧,“安全压倒一切,一切服从安全”的大幅标语,让人感受到该施工项目部打造安全工地的精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