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之上再攀峰

——长庆油田书写“端稳能源饭碗”新答卷

2023-05-06 18:08:26 长庆石油报 记者 袁朝旭 安祥燕 刘娟 182
简要说明 2022年长庆油田全年生产油气当量突破6500万吨,创造了中国油气田年产油气当量最高纪录。这是长庆油田2020年突破6000万吨之后,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深入推进能源革...

    2022年长庆油田全年生产油气当量突破6500万吨,创造了中国油气田年产油气当量最高纪录。这是长庆油田2020年突破6000万吨之后,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等作出明确部署,为新时代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建成6000万吨不易,高峰之上再攀峰更难——这是长庆人面对的现实;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这是长庆人的共识。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长庆油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以及“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大意义,将油田发展与国家繁荣富强紧密相连,统筹发挥油气压舱石作用和加快新能源发展,不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油争气”。从2012年4500万吨到2021年6245万吨,再到2022年跨越6500万吨,长庆油田高峰之上再攀峰,书写了“端稳能源饭碗”新答卷。

按照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长庆油田油气年产量将提升至6800万吨,为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和“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作出新贡献。

 

高昂勘探龙头:持续增储上产的底气更足

 

   2022年12月5日,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灰岩一口开发井,投产运行后经过周期检测,累计产气量达45.7万立方米,单井可采气量开发前景广阔,证实了该区域良好的增产能力和开发效果。这标志着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灰岩地层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了横山大型气田。

   勘探是油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长庆油田坚持“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资源发现高质量”,加快“资源向储量、储量向产量”转化,油气勘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长庆油田以勘探为龙头,优化“风险、规模、效益”勘探布局,加快资源转化节奏,实现油气勘探“多点开花”。落实陕北、姬塬、华庆、陇东四个十亿吨整装含油富集区,及苏里格、盆地东部、下古碳酸盐岩三个万亿方大气区,盆地新类型页岩油勘探获百吨高产,宁夏青石峁气田、陇东庆阳气田成功提交千亿方储量,奥陶系盐下、太原组灰岩、陇东铝土岩等领域相继取得战略性突破,油气探明储量持续保持高峰增长势头。

   2022年,长庆油田勘探领域进一步拓展。深化盆地基础地质研究,组建重点领域八大专班,加快节奏扩大成果,超额完成油气三级储量任务。页岩油新类型实现战略性突破,太原组灰岩两年提交规模储量,发现长庆第10个千亿方储量规模的横山气田。两个“1”工程取得近年最好成效,高效储量当年发现、当年建产……长庆油气勘探正向“四新”领域加快挺进,鄂尔多斯盆地持续增储上产的底气更足。

  在中国石油2022年油气勘探年会上,长庆油田4项成果分别获重大发现成果一、二、三等奖,其中“鄂尔多斯盆地长73纹层型页岩油勘探取得重要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油气勘探取得重要发现”获一等奖。

 

油丰气盛:勇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压舱石”

 

   ——220万吨页岩油年产量占国内总量三分之二……

   ——500亿方战略大气区的建成彰显全国第一大气区地位……

   ——6500万吨油气当量树立起中国石油工业新的标杆……

    2022年,长庆油田用油丰气盛的累累硕果为建设能源强国、端稳能源饭碗贡献了长庆力量。

    近年来,页岩油的规模效益开发,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油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但整体呈层薄、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储层致密,堪称“磨刀石中的磨刀石”。为了从“磨刀石”里挤出页岩油,长庆油田致力于探索适用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体系,依靠科技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利器”,掌握了黄土塬三维地震、水平井优快钻井、工厂化体积压裂、无杆采油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页岩油开发五大技术系列18项配套技术,推动了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2022年,长庆油田页岩油产量超220万吨,总产量占国内页岩油产量的三分之二,领跑国内页岩油整装规模效益开发。

    天然气是当前世界公认的清洁低碳能源。面对全国人民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长庆油田紧跟党中央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把加快天然气上产作为重要使命。在2010年产气量突破200亿立方米、跃居我国最大产气区基础上,以平均每年净增长超20亿立方米的速度加快上产,2019年建成我国首个400亿立方米规模大气区,连续12年保持国内第一大产气区地位。2022年,长庆油田锚定“年产天然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日应急保供能力再增1000万立方米”目标,实施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天然气产能建设,全年投产气井2338口,新增日产气量超3100万立方米。12月26日,中国陆上最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2022年生产天然气达300.4亿立方米,成为我国首个年产300亿立方米的大气田。12月27日,长庆油田2022年天然气产量突破500亿立方米,建成国内首个年产5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长庆天然气穿山越岭奔赴神州大地,化为千家万户灶台上跳动的蓝色火焰,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长庆是党的长庆、是国家和人民的长庆,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是长庆油田与生俱来的政治责任与使命担当。作为油气产量占全国1/6的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重任在肩,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扛起责任担当,把规模增储、效益上产作为奋进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助力鄂尔多斯盆地建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第一大油气生产基地,坚决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

    2022年,长庆油田坚决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应对疫情冲击、资源品质持续变差等严峻考验,抓好页岩油开发评价和技术完善、老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工程,持续把天然气上产作为调整产量结构的关键一招,加快资源转换升级。2022年建成规模超千万吨油气产能,全年投产油井2210口、气井2338口,油气产量较2021年净增长256.92万吨。全年生产油气当量突破6500万吨,创造了国内油气田年产油气当量最高纪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新能源业务:追赶超越走在前列

 

    在油气产量持续上产的同时,长庆油田新能源业务也风生水起。

    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长庆油田按照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总体部署,将新能源作为主营业务,深度融入油气勘探开发,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工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等项目实施,全方位构建多能互补的新格局,全力实现追赶超越走在前列。

    能源企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长庆油田坚持在节约能源和降低碳排放方面立足主战场、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在油气生产中,长庆油田充分发挥新能源业务与油气生产产业链高度融合、生产所在区域具备开展新能源工作基础条件等优势,将新能源业务发展与生产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

    2022年,长庆油田坚持整体谋划,推进建章立制,编制总体业务和四省区发展规划,抢抓机遇窗口期加快推进。发挥油气传统优势,带动成熟项目落地,分布式光伏日发电量首次突破10万千瓦,公司能耗总量和强度连续两年下降。编制千万吨级CCUS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3个工业化示范区。主动出击加强企地对接,宁夏盐池、陕西绥德集中式发电并网指标实现零的突破,集乙烷、轻烃、CO2捕集于一体的苏里格天然气深度处理总厂及风光气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顺利上报,获得集团公司和内蒙古自治区支持。目前,风光电热多点开花,两个绿色低碳先导示范区率先建成,三个CCUS工业化示范区提速加力,向党和国家递上保障能源安全新答卷。

    在光能利用中,姬塬油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积极探索光能开发利用途径,计划分三批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光伏发电建成姬塬油田绿色低碳综合示范基地的精品工程。2022年发电量达660.29万度,减排二氧化碳5245吨,不仅满足井场用电需求,余电还并入油田电网,有效推动生产用能的清洁化替代进程。

    在地热能利用过程中,长庆油田敢向枯井“蹭”热度,携手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油区详细摸排,选定停采多年的一口油井进行热力挖潜,在采油五厂建成了陕西省中国石油首口长停油井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并在不断实践中找准最高效、最经济利用长停井热能的关键点,探索出一套涵盖“选井、建设、管理”等关键技术的长停井与地热资源融合利用体系。

    针对神木气田丰富的风光资源,采气二厂高效推进清洁替代项目,结合用电负荷、土地等地域特点,仅耗时35天一体建成井、站、处理厂、倒班点光伏项目,日最高发电量4549度,实现了电能实时计量、采集、监测,打造气田“绿电+网电”绿色用能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