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正理庄逆袭之道

——纯梁采油厂正理庄采油管理区深化油藏经营管理调查

2023-05-05 10:44:01 胜利日报 全媒体记者 刘宗辉 蒲创科 田承帅 董 超   实习记者 瞿杨逊 特约记者 王蕊仙 298
简要说明 从东营出发,一路向西南,行驶约80公里,淄博高青县城北部的一座小院,纯梁采油厂正理庄采油管理区就坐落于此。正理庄管理区油藏类型以断块、低渗透为主,现有油井226口、水井112口,在岗员工126人,整体效益两年前在采油厂排...


  从东营出发,一路向西南,行驶约80公里,淄博高青县城北部的一座小院,纯梁采油厂正理庄采油管理区就坐落于此。

  正理庄管理区油藏类型以断块、低渗透为主,现有油井226口、水井112口,在岗员工126人,整体效益两年前在采油厂排名倒数第一。

  然而,不到两年时间,正理庄管理区就实现逆袭:原油年产量从202114.1万吨,到202215.5万吨,再到今年配产18.4万吨,逐年递增;吨油操作成本从2021年初到2022年底下降142元,盈亏平衡点从51美元每桶下降至42美元每桶;组织效能排名大幅上升至油田第十九名;人均绩效从采油厂倒数第一跃升为第一。

  正理庄管理区发生了什么?

  3月初,记者深入正理庄管理区蹲点调查,探寻管理区以新发展理念深化油藏经营之道,成功逆袭的密码,展现增储上产的良好进展和成效。

  50万立方米、70万立方米、90万立方米……

  补了8个月的水,正理庄管理区还要补。

  20212月,刚刚调任正理庄管理区,纯梁采油厂基层党建专家、正理庄采油管理区党支部书记焦俊杰就一门心思扑到增储上产的措施钻研上。最难的时候,因为地层能量不足,管理区甚至拿不出增油的进攻性措施。

  随着新型油公司体制建设的持续推进,靠新井拉动产能的做法已经不符合油藏经营管理的需要。新老并重,挖掘老井储量潜力,成为新的制胜之道。

  水无压力不出油,开发好、管理好、经营好油藏的关键是补足地层能量。无论是老区稳产还是新区建产,首要任务就是地层补能,可缺水是当时正理庄管理区面临的最大困难。

  水从哪里来?注到哪里去?成本花在水井上,措施井怎么办?一系列问题成为当时制约油藏经营管理的拦路虎

  补水,对正理庄管理区来说并非易事。

  焦俊杰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他深知,效益开发的主动权掌握在水井,要想油井高产,首先是为油藏解渴

  转变从观念开始,从油藏经营管理开始,从水的治理开始。水的治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的投入,而彼时,正理庄管理区的产量正处于最低点,压力、质疑接踵而至。

  起初也想过退却,产量任务减一点,日子好过一点,压力小一点。焦俊杰坦言,都是逼出来的,减任务不是长久之计。要从油藏出发,让驱油效率更高、产量更高,在产量高的基础上把配套成本降下来。

  变化从成本的变化曲线上可见一斑:20212月到10月,正理庄管理区没有摸排任何一口措施井,所有的成本和精力全都扑在了水井上,“1年时间花了过去3年成本的总和还要多,但吨油操作成本却降了。

  敞开8个月的油藏有了起色。这一年,管理区在老区实施压驱注水快速补能,对应3口油井日增油6.4吨。在新区高94块未动用油藏实施分层压驱及超前压驱注水增能,取得了自喷投产,平均单井日油能力10吨以上的好效果。

  近年来,油田聚焦注水补能,将油水并重、以水为先作为效益开发的核心,纯梁采油厂充分结合自身油藏类型特点,提出注水带动战略。

  谈起注水带动,正理庄采油管理区经理卢剑记忆犹新:从完善注水井网到实施精准补能,再到优化注水地面流程,补足了水,油藏解了渴,油井见效明显,综合递减率从10.5%降至1.6%

  尝到了甜头的正理庄管理区持续加大了工作力度。

  为地层解渴的过程中也遇到难题——“并不是想注就能注进去。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性,他们积极推广压驱注水快速补能技术,探索笼统压驱、分层压驱,年压驱注水量达49万立方米,接近纯梁采油厂年压驱注水量的半数。

  压驱注水为地层大幅解渴,但常规注水随着水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遇到了瓶颈。注水量的大幅增加导致局部区域缺水。

  没有水就找水。为解决高941台子井补水问题,管理区技术人员提出用罐车补水的方案,顺利补水5000立方米,实现了该平台连续自喷生产。

  远水解不了近渴。从油藏经营的角度算账,高含水井不仅不会带来直接的效益,还会造成电费的直线上升。

  从平台借钱找水补能,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在当时受到正理庄管理区班子众人的质疑。

  对于管理区来说,200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正理庄采油管理区副经理白圣方当时并不理解这一决定。

  论证、再论证,评价、再评价……“这就要求我们算好油藏经营的账。

  从长停井入手,借助纯梁厂创新创效平台,管理区最终确定了正5-5井和高26-3井的扶停方案。

  最终的结果远超所有人的意料。两口井,不仅解决了补水的问题,额外的日产5吨油更成为意外之喜,一个月内就收回了投资成本。

   除此外,两口井均地处集输管网末端,一并解决了管线加温问题,7台加热炉因此关停,节省的费用带来了更多的效益。

  只有把水文章做足,油藏经营才更有文章可做。焦俊杰提及注水补能,态度始终坚决。水补好了,才能开发好、管理好、经营好油藏。

  经过两年治理,正理庄管理区水井从80口增加到112口,年注水量从50万立方米上升到140万立方米。31日,纯梁采油厂生产报表显示,原本水井欠注的正理庄管理区日注水超计划运行,管理区完成了从缺水大户到注水大户的转变。

  两年多来,日产量增加了近200吨,老区通过精准补能,从找措施到培养措施,措施有效率100%,多口井实现增产;新区坚持先补能后开发,三个井区25口新井超前增能,多口井自喷投产,油水并重、以水为先的油藏经营理念真正在管理区开花结果。

  新井短期高产向长效稳产转变、低速低效开发向增能高效开发转变、油水井措施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逐渐成为现实。

  油田党代会为管理区油藏经营管理指明了方向。焦俊杰表示,管理区将坚持系统化思维、一体化统筹、价值化运行,立足增储量、提产能、降成本,构建全生命周期油藏经营价值提升机制,让精细效益开发成为管理区油气主业创效主旋律。

  新年新气象。截至目前,正理庄管理区生产原油近5万吨,超产1000吨。

  从两双工鞋两架飞机

  ——智能化是科技创新制高点,只有抓实数智赋能,才能快速实现减人少人无人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员工幸福感

  从正理庄管理区向南,行驶约三十分钟,来到被农田包裹的注采3站。

  站长赵一霖正从显示器上查看智能巡检飞机的飞行轨迹。对“90赵一霖来说,他至今对初次见到这一系统的感受记忆犹新。

  智能卡口、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和智能AI巡检系统是正理庄管理区打造数智赋能的利器,通过这几套系统,管理区初步实现了对管线、井口的智能巡检。

  作为一线站长,赵一霖感触颇深。去年,受疫情影响,井场周边村庄封控,又恰逢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投产在即,现场踏勘容不得耽搁,大车进不去,小车蹬不动,全靠两条腿。

  短短14天就走了57万步,光是工鞋就磨破了两双。

  现如今,有了智能化的加持,那些都已成为历史了。两双工鞋两架飞机,赵一霖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目前,正理庄管理区无人机巡检系统具备自动起降、实时图传、远程飞控、视频切换、智能识别等一系列功能,2架无人机可及时发现井场、管线风险并及时预警,实现油区全覆盖的高效巡检。

  智能AI巡检系统则是针对盘根漏油、工装检测、皮带打滑、悬绳器脱、光杆松脱、柱塞泵漏水等六项内容进行监测,在彻底摆脱人工巡检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风险防控精准度。

  除此外,我们在15个重点卡口配置视频联网监控识别,将整个油区全覆盖,大大提高了油区治安水平。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经理齐建伟说。

  一系列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应用,极大降低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为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装上了千里眼

  在此之前,巡检只能靠人。

  正理庄管理区的油井以单井拉油为主,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百万吨CCUS项目落户于此,随着二氧化碳注入,风险管控的要求更是水涨船高。

  与之对应的,是职工年龄的日趋增大,人员减少。数据显示,在岗人员从2021年年初的180人优化至2023年的126人。

  人少了,管辖职责在提升,产量要增加,如何实现?只有树立数字化思维、以数智赋能提升管理区的运行水平。

  如今在正理庄管理区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岗员工陈文博只需要鼠标一点,10公里外的无人机随即起飞,便可自动完成对27公里长的管线巡检。而智能AI巡检系统相互配合,实时监控管理区油水井的异常。

  回想刚刚起步的时候,智能型管理区怎么建?是向采油厂要资金,还是等油田统一部署?是固步自封还是主动作为?焦俊杰想了很多的办法,必须建机制、搭平台、畅通道,充分调动干部员工投身技术革新、创新创效的积极性。

  油井井口盘根远程调整装置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正13-8井场,纯梁采油厂首席技师韩荣华正在向工作人员讲解自动紧盘根装置的使用原理和要点。

  韩荣华介绍,配合智能AI巡检系统,如果发现光杆带油,装置将会自动紧盘根5秒。

  目前,正理庄管理区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应用,以油藏、井筒、地面、人员为对象,初步构建起以智能卡口、智能识别、智能巡检、智能分析为一体的智能油田管控系统。而该系统正逐步以高效智能决策,为管理区生产赋智、经营赋值、管理赋能。

  从各自为战一幅看板

  ——单个技术解决不了复杂问题,只有与管理融合起来,技术的价值才能全面体现出来

  走进正理庄管理区办公楼,一楼大厅墙上的动态赋分风险管控显示屏映入眼帘。

  每天,正理庄管理区把工作量按照红、橙、黄、蓝不同颜色划分风险等级,等级最高的红色由管理区党支部书记、经理主抓。

  32日,管理区的主要任务是上机、吊装等内容,赋分75,橙色。

  这一天,经理卢剑要到三个现场督导,风险等级不同,管控措施不同,通过表单,大家能够直观看到安全风险点。

  不仅是日常的安全风险管控,在CCUS项目运行上,动态赋分风险管控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区将注入井、采出井进行高、中、低风险分类,实施分类管控。

  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经理齐建伟介绍,我们把防控重点转向风险超前预判,隐患提前处理,借助智能监控平台实现拓朴关系,形成体系化管控模式,确保安全环保风险受控可控。

  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一侧的墙上挂着两个屏幕,通过屏幕,分别能够直观看到注入井和受效井的信息,点击鼠标即可完成对相关井的全面体检

  人越来越少,井况越来越复杂。为了把站上职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管理区不断优化生产组织形式。

  在焦俊杰看来,三室一中心、注采站都是管理区的关键一环,只有协同配合,管理区才能高效运行。

  与其他管理区不同,正理庄管理区安全生产指挥中心除设置生产运行和视频监控岗位之外,还创新设置了“CCUS+注水管控岗和注采管控岗。

  2人变4人,人数增加的背后是管理模式的变化。

  随着人数越来越少,加强效益开发需要依靠智能化、信息化给予支撑。焦俊杰说,中控室作为管理区的大脑,不断做强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同样人数大幅增加的还有技术管理室。管理区借助采油厂培训平台,优选优秀技能人才培养,王骞、陈涛、王海霞3人从原来的采油工成长为技术管理室的技术人员,担负起了油藏开发的重任。

  在做实三室一中心的同时,管理区将原倒销油、热洗加药、信息化运维、督导巡查等专业化小组人员和管理界面进行重新界定,新增测气油比、无罐泵抽两项业务,考核各项工作及时率和到位率。

  热洗、加药等工作更加具体,专业化运行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注采七站站长孙永兵介绍。

  由纯梁采油厂首席技师韩荣华带领的技师服务保障团队,重点解决油水井管理小组运行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

  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兼顾。对标先进,管理区到海洋厂、胜采厂管理七区、现河厂郝现管理区、鲁明公司青南管理区等多家单位取经,并付诸于实践。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管理区抓实市场化运营,敞开怀抱,积极开拓思路,与地面工程维修中心达成油水井三标等业务合作,进一步释放管理效能。

  围绕油井开井时率、水井注水有效率等关键指标,管理区细化考核方式,让职工多干效益活多挣绩效,提高工作积极性。

  卢剑介绍,“2023年我们将在智能监控、应急联动、风险管控、井控管理等方面做到6个百分百,全面实现注、采、储、输、运一体化安全高效运行。

  从解疙瘩翻身仗

  ——事业发展关键靠人才,只有把人的潜力挖掘好,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价值

  在这工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吗?

  在 “90硕士研究生陈锦涛的记忆里,这是他初到正理庄时不止一次问自己的问题。

  工作地点偏远、收入相比同学并不算高、专业不对口,一系列的问题让陈锦涛曾多次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当初的一切犹豫,在亲身经历正理庄的转变后,烟消云散。

  两名油田劳模、五名油田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这是正理庄管理区2022年晒出的英雄谱。而陈锦涛,也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副经理。

  可在此之前,正理庄管理区的主要生产经营指标都比较靠后,员工绩效收入低,队伍士气低落、干劲不足,大学生分到这很难安心留下来。

  焦俊杰深知只有解开员工思想中的疙瘩,才能激活管理区的血液我当时考虑,要改变这一现状,最根本的是要把产量提上来,最急迫的是要把队伍的心拢起来、把干劲提起来。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只有多压担子,才能练就铁肩膀

  上大学时,陈锦涛主攻的是仪器仪表专业,初来乍到就搞智能AI系统,陈锦涛当时的心里多少有些犯嘀咕。

  大学生有闯劲有干劲,只要给他们搭好舞台,每个人都是无价之宝。管理区为新入职高校毕业生量身定制了一整套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每个人指定两名导师熟悉现场情况。

  信心在实践中建立。一年时间里,陈锦涛心无旁骛运行着管理区信息化平台,每天与服务方共同摸索信息化现场应用,逐渐建立起能够识别各类情况的数据库,不断促进油区治安与生产、安全融合推进。

  曾经为了解决技术人员结构性缺员的问题,管理区党支部操碎了心。

  吸引不来技术人才,就自己培养。管理区党支部开始搭台子,选拔任用干部向一线班站倾斜,对成绩突出、群众信任的优秀员工跟踪培养,对德才兼备的干部多压担子,并放到重要岗位积累经验。

  一年多来,他们选拔5名副站长、副经理担任党小组长,选拔2三室一中心业务员到站上担任副站长,选拔9名年轻优秀员工充实到三室一中心

  有了舞台,大家公平竞争上岗,心气一下子都激发出来。齐建伟说。现在,每天的生产晨会,都由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业务人员轮班组织,在锻炼大家组织协调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顶得上去。

  将心比心,既给面子,也给位子,管理区还在优秀技能人才中选拔了一批油藏技术人才,迅速培养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和班站模范带头人,充实了油藏开发的智慧大脑。

  去年,技术室提出的9个措施方案都获得了成功,老区稳产基础越来越牢固。2022年,管理区连续8个月都拿到采油厂超产奖励,大家创新创效的热情收都收不住。

  陈文博原来是QHSSE管理岗一名女工,她所负责的工作在采油厂考核中屡屡拖后腿。通过与其谈心谈话,焦俊杰发现,她可能更适合信息化岗位。既要善于发现员工低效的症结,又要善于建平台,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解开员工的思想疙瘩,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效果出人意料。陈文博不仅短时间内系统掌握了信息化的操作流程,还悉心培养指导了四名同事,让大家都成为了视频风险管控能手。

  想成长有导师,想实干有舞台。现在,不管是信息化讲堂、井场教学,亦或是工余业训,大家都踊跃参与,越来越多的职工参与到生产经营的献计献策中来,提出金点子、完善合理化建议奖励考核制度,创新征集方式,只要对管理区发展有用的、对生产有利的就采纳实施。

  注采管理5站站长张俊,工作由油水井维护变为了管理区专业化服务,上岗能运维、上台能化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无所不能

  20228月,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区工程在正理庄油田北部正式投注。管理区腾出更多的人力运行CCUS项目。但是大家抱怨得少了,更多的是在项目建设中不断提升素质能力,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大家都明白,这是我们产量再上一个台阶的又一个法宝。看着在CCUS示范区阵地上高高飘扬的党旗,焦俊杰知道,一个崭新的正理庄正在缓缓走来。

  纯梁采油厂党委书记王东营见证着正理庄采油管理区的成长。在他看来,凭借着攻坚克难的冲劲、敢想敢干的闯劲、善作善成的韧劲,正理庄采油管理区趟出了一条油藏经营管理之路,正理庄管理区要在小心求证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在技术创新、人才支撑、数智赋能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油藏经营取得更大成绩。

  惊蛰过后,春回大地,正理庄生产正在稳步上升。在正理庄人的眼中,这一年日产量冲上600吨的目标,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