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机械轰鸣的作业景象。场区南侧靠近秀山边上的乙烯路北侧,边坡坚挺屹立,格构梁高大整齐。十余辆高抬车上,手持打磨机的工人师傅们正对格构梁进行着最后的打磨美化,这也意味着新建乙烯装置场地整平边坡支护专项施工进入收尾阶段。
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所在位置是吉林石化炼油厂家属区拆除后场地,为低山丘陵地貌,地表多覆盖杂填土及稀疏杂草、树木。地表起伏较大,总体呈现南高北低。新建乙烯装置区按照标高242米进行场地平整后,与乙烯路形成人工挖方边坡,最大边坡高度为15.2米。边坡上部为原油管线,下部为乙烯装置。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锚杆护坡为超危大工程。
“边坡全线总长780米,从2022年9月25日开始施工。冬季我们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到今年3月份开春以来,我们对格构梁的整个外观质量进行了进一步优化。4月25日完成上层的所有喷锚工作,预计4月30日完成整个外观质量修复、优化工作。”吉林石化东区项目经理部施工经理卢思屹说。
卢思屹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背后,是他们7个多月高标准、严要求打造品质工程的辛苦付出。
抢进度 边坡支护没有冬天
边坡支护工程邻近道路为乙烯路,路宽15米,是超过五米限高车辆通行至炼油厂的唯一道路。由于边坡为岩石边坡,岩体较为破碎,且部分区段土层较厚,为保障安全,前期施工的时候,乙烯路是封闭的。必须抢抓项目进度,给东区转型升级其他装置后续施工提供交通便利。
吉林石化东区项目经理部科学谋划,制订阶段性计划,加强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管理力度,积极争取各参建单位的支持,合理配置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确保施工按目标节点推进。
山体下部土质复杂,边坡采用“放坡(坡度1:0.1)+锚索框架梁+喷射混凝土面层”的支护形式。堆土、钻孔、下锚索、注浆……施工人员分层分段,24小时不间断施工。
“基于边坡施工劳动密集型特点,我们提早谋划,建立现场网格化管理制度。疫情期间,我们实施全程防疫封闭管理,实行点对点、直达式运输服务,实现‘家门到车门,车门到施工现场’的精准流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返岗。我们这个项目是全区转型升级项目唯一一个在疫情期间没有停工的项目。”卢思屹告诉记者。
不仅疫情期间没有停工,2023年春节,他们也仅仅休了大年三十和初一两天。
为保证冬季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在现场专门搭建了保温棚,并布设蒸汽盘管,通过提高环境温度保证混凝土固结时间,确保强度。
“冬季那阵儿,干得特别难。我们选择中午温度高的时候进行现场注浆,并将蒸汽管接入到搅拌罐底部,加热搅拌罐,使注浆温度达到5摄氏度以上。如果现场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在注浆完成后,我们就用草帘子或土工布堵洞口,确保封堵深度达到50毫米。”吉林梦溪监理公司负责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刘佳告诉记者,“为了尽量给混凝土创造室温养护环境,施工单位买来棉被,干完一层扣上一层棉被,使混凝土尽快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清除模板积雪沙尘,保证钢筋的冷拉和冷弯……凝结、硬化、增长强度,6层1181根锚索,1500吨钢材,近3000立方米混凝土灌注,780米长边坡支护的“硬骨头”就这样被啃下。
提效率 因地制宜逆序施工
施工前期,边坡支护与装置区清障强夯作业交叉。为了保障安全、提高效率,东区项目经理部与施工方吉化北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精心编制施工方案,采取“逆做法”从上到下进行施工。
“上面是山体岩层,下面是回填土,作业难度非常大,跟常规边坡支护施工不同,这个项目我们是在待加固边坡的坡外侧,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土方挖掘,挖土后形成边坡的位置和形状,同时挖出该边坡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的施工面。”吉化北建第二分公司常务副经理楚洪宇告诉记者。
按照“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的要求,施工单位利用锚杆钻机搭配长臂挖掘机协同作业,第一层挖土高度最大不超过4米,包括压顶梁和框架梁上数第一道横梁及部分第二道横梁。其余各层每层的挖土高度均为2.5米。
“为确保锚固工程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岩土地质,并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我们的锚孔钻进采用无水干钻,平均都得钻到25米深,以确保将应力锚杆插到秀山山体里。”楚洪宇说。
一层一层地挖、一层一层地钻,每1平方米就有4根直径150毫米的钢筋应力锚杆钻入岩石中。混凝土灌入后,钢筋和岩石被锁成一体,并与格构梁组合,防止山体滑坡。边坡支护主体也就由此而成。
保品质 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兄弟们,加把劲儿!今天多抢点活儿,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大风。”4月20日,在边坡格构梁打磨现场,卢思屹为施工人员鼓劲。
“打磨作业没什么难度,但需要用高抬车将施工人员运送至15米左右的高空,大风超过5级,我们就得叫停作业。”卢思屹说。
“挂图作战,我们要进度,更要安全和质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沉沉,卢思屹一刻也不敢松懈,每天来往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测协调等事宜。仔细检查每一个工序循环,加强过程管控,监督施工安全质量,确保现场作业符合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在他看来,打造品质工程,安全是红线、质量是底线。
检测混凝土强度、格构梁垂直位移……每天,东区项目经理部、监理和施工单位三方联检现场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每天下午碰头会上,再碰安全、质量、进度,第一时间研究解决问题。
2022年10月11日,在对边坡支护结构格构梁进行监测的时候,卢思屹他们发现在108柱至115柱段和186至195柱段区间的格构梁,存在水平和垂直位移。
“经过检测论证,这处位移下方就是废弃原油管线,由于连续降雨,回填土被雨水冲刷、浸润软化,使框架梁与边坡土体接触面摩擦系数减小,导致塌方。我们立即在下方进行支护,在上方钻孔注浆固化。今年4月5日,我们对这两处进行了轻质混凝土换填,共换填1400立方的轻质混凝土。”卢思屹说。
为确保边坡美观,防止边坡由表及里遭受风化侵蚀和降雨冲刷,他们自上而下进行了喷射混凝土施工,并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割除应力锚索钢筋的外露部分,并用添加了混凝土的钢制或木质模板进行封闭。
如今,乙烯路边坡“搬山”已结束,转型升级“愚公”们依旧在为各个施工节点坚守奔忙。夯基垒台,支固筑稳,打磨后的边坡必将成为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打造精品工程、示范项目守住秀美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