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至22日,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南京举行。围绕“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论坛主题,与会嘉宾分享了观点。
推动网络媒体发展,坚定同行、相互成就
自1994年4月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中国成为互联网发展最快、管理最好的国家之一。
作为目前我国网络媒体界层次最高、具有广泛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被誉为“观察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走向的重要窗口”。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指出,推动网络媒体发展,一是要聚焦核心,不断巩固亿万网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要把握导向,持续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强国复兴的磅礴力量。三是要创新驱动,着力提升网络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深耕优质内容生产,推出一批样态新颖、生动鲜活、言之有物的内容精品,注重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为网络内容建设持续赋能。四是要关注青年,共同唱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春之歌。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说,这十年,媒体融合从行业探索上升为国家部署,从“相加”逐步走向“相融”,迈入全面发力、构建体系的新阶段。这十年,江苏与媒体在“双向奔赴”中携手共赢,是坚定同行者、相互成就者。
数据显示,目前江苏全省网民规模达656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77.2%,备案网站33万多个,具有互联网服务资质的新闻网站104家,数据微信公众号达347万个。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于绍良介绍,人民日报社已是一家拥有报刊网端微屏等10多种载体、综合覆盖用户超过13亿人次的全媒体方阵。为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要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提质增效”,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持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微博CEO王高飞认为,当前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10亿人,随着各项数据的不断提升,网上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社交媒体平台应发挥自身的数据、内容和产品优势,为网上群众工作贡献应有之力。
“八点见”发布,探索媒体与技术深度融合
4月21日,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打造的创新活动“八点见”项目发布会举行,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1家机构发布了重点项目。
发布会上,多家机构带来媒体与技术融合的前沿探索。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展示的深度合成内容检测平台AIGC-X项目,能够对AI生成文本、图形、视频内容进行精准识别,防范伪造风险,促进健康安全的人工智能生态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会上展示的XR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技术研究项目,依托XR虚实融合制作、VR三维影像绘制等新型媒体技术,构建起超清、移动、具有沉浸感和交互性的XR虚拟制作智能生产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表示,数字场景、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到来,有望把人类带到多维的、全感的、全息的世界中,而且这个世界已经完成了螺旋式上升、迭代升级的过程,期待发布会介绍的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新业态加速发展,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技术赋能,拓展媒体融合发展新空间
一段时间以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进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随着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这个全球最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对我们扎实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说,当前,人工智能的新运用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发展深层次AI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数据驱动,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全方位推进数据治理能力的升级迭代,在智能生产、智能分发、智能交互等领域进行更多探索,以多形态、多样化、更优质、更精准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产品,为新征程网上群众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表示,技术革命和网络的新生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等成为文化的载体。今天中国的新青年们正利用数字技术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开拓未来的新航路。
中央网信办网络管理技术局局长于永河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越来越多介入内容生产和传播实践,给媒体融合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空间,给网络生态治理带来了新风险新挑战。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好优质数据资源、创新内容生产、强化人机协同,以技术赋能拓展媒体融合发展,维护网络传播秩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为我所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进生产力的进步。”百度副总裁王颖说,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一个客观事实,人工智能可以被理解成一个“正能量加速器”,让平台更安全也更温暖。(记者 张亚雄)
责任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