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东成)近日,枣34断块自28-22井、自31-22井获得日产油14.6吨和16.5吨高产,揭开了枣34断块低动用区再日增100吨序幕。
2022年,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揭榜挂帅项目组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技术创新,逐一“破译”低渗透油藏技术“密码”,形成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立体调整+增能解堵驱+蓄能吞吐采油+水质精细处理”有效驱替开发模式,支撑了低产低效井的提产提效与实施新井的高产高效,实现低渗透油藏揭榜挂帅项目治理区块最高日增油200吨、采油速度翻番目标,有力推进低渗透油藏效益开发工程。
突出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应用,提升地质研究精准度。抓住低渗透油藏研究关键环节,地质工程一体研究,在裂缝表征、优势储层评价与预测及“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建模数模上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岩心+测井+地震”多信息融合的低渗透裂缝预测技术,宏观与微观参数共控的低渗透储层甜点评价与预测方法,双重介质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提升油藏认识精度。完成区块油藏精细表征,优选有利区已实施新井6口,钻井符合率100%。下步待投产井3口,待实施井4口,具备形成120吨规模建产潜力。
突出理论指导下层网适配技术攻关,构建“储-缝-网”耦合井网井型。通过研究区岩心样品室内实验,明确启动压力梯度、压差、粘度、渗透率、应力敏感性5项影响有效驱替系统因素及其关系,完善低渗透油藏非线性理论认识。以此为指导构建非线性渗流差异化层网适配模型,明确裂缝与井排夹角组合关系,细化沉积微相与井网关系研究,指导枣34-小10-16区块层网适配方案编制,实施后水驱控制程度由46.8%提升到85%,提高采收率6.87个百分点。
突出“增能解堵驱+蓄能吞吐采”参数优化,盘活老井资源,实现由无效向有效转变。根据低渗区块低产低液井多现状,地质工程结合,针对注水弱见效、注水欠注/注不进、无注采井网三大类难点,制定“先期注水+压裂引效”“增能解堵驱+动态调配”及“蓄能吞吐采+体积压裂”等六项提产提液举措,形成低渗油藏老井“有效注水+提产提效”配套技术。攻克低渗透油藏“增能解堵驱+蓄能吞吐采”实施数值模拟,指导注入参数优选,现场实施吻合度90%以上。项目在枣34、小10-16实施措施34井次,最高日增油125吨,年累计增油1.05万吨,实现区块无新井投产条件下,日产油由94吨上升到145吨以上。
下步,勘探开发研究院将继续深化地质研究,优化井位设计,优选增产措施,做好现场支撑,为采油厂稳产上产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