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撑起能源国企脊梁“底座”

——记“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王川洪

    期次:第5494期    作者:丁会 □特约记者

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石油工人的楷模,从一线工人到“大国工匠”,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六届“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王川洪深耕生产一线23年,先后解决气田生产技术难题80余项,多项革新成果在行业内普遍推广,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

王川洪,重庆气矿工艺研究所一级技能专家岗,带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坚持,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撑起能源国企脊梁“底座”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这一敲,敲开的不仅是一个阀门”

1999年,19岁的王川洪技校毕业走进五百梯气田,立志在这个当时距离重庆最远、自动化程度最高、工艺设备齐全的新开发区块干出一番大事业。

和所有新工一样,王川洪告别亲人故友,满怀激情开始了在天东7井重复枯燥的单井生活。不久后,一个让王川洪频繁倒气都无法解决的生产用气调压阀出现故障,却被维修人员简单清洗安装后恢复正常,这让一心想做“大事”的王川洪十分汗颜。

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后,王川洪决定从小事做起,遇到场站检修主动干,不会就学、不懂就问,直到弄懂站内设备原理结构,以此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备。

一天,站内自用气脱硫塔再生倒换过程中,进气阀传动装置因雨水进入锈蚀损坏,造成卡阻无法开关。当时,阀腔内有压力,阀门不全开拆卸不了轴承,一旦停气,水套炉无法保温,将面临关井停产的风险。

凭着对阀门结构的了解,王川洪找来榔头,对着阀杆边敲边活动,很快将阀门打开,顺利更换了传动轴承。

这是王川洪第一次将平时的积累和学习派上用场,他说:“这一敲,敲开的不仅是一个阀门,更是敲掉了我的纠结,敲出了我的自信,敲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随后几年担任天东65井、天东2井班组长以及南雅站站长期间,王川洪阅读大量理论书籍,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在工作中与师傅同事互相交流提高技能,及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为补充专业理论知识,他先后进修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专科、本科课程;系统学习创新理论,取得MA-TRIZ创新二级工程师、集团公司创新培训师认证;自学三维建模、软件编程等软件应用,提高难题攻关效率……积沙成塔,不断学习积累让王川洪逐渐成为专业技能精湛、综合能力突出的新一代复合型技术工人。

 

在适度压力下自我成长

2006年,南雅站管辖各类气井52口,日产气量达260万方,作为站长,王川洪将自己逼成了站内流程“活地图”,仅用一周时间就熟悉了近500只(台)大小设备、阀门型号、材质原理、管线设计参数和生产情况,以及各井周边环境、到中心站时间等数据。

他说,这样的快速进步,得益于两年前他耗“巨资”购买的笔记本电脑为他打开了学习的新世界。气井动态分析、CAD制图、三维建模、软件编程……王川洪不断解锁新知识新技能,在高技能人才成长途中一路领跑,也为后续解决生产难题和创新创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无论是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还是担任采气技能培训基地实作教师及竞赛教练,王川洪从未放缓学习成长的步伐,不仅个人在西南油气田公司采气技能竞赛和采气工全国大赛斩金夺银,还为企业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尤其是担任实作教师期间,王川洪率先提出分级分类培训、利用报废和闲置设备开发阀门维护课程、制作solidworks软件操作视频课件等,这一系列自我加压加码的方式提升了培训实效。

通过技能竞赛选树和培养优秀技能骨干,王川洪不断拓展培训项目,完善培训设施,先后开发培训项目20余项、培训课件50余个,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他主编的《采气工技师》教材获得集团公司一等奖,个人获集团公司实训师专业赛第一名,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兼职培训师。他先后8次担任职业技能竞赛教练,培养的选手有16人获得国家级、集团公司级技能竞赛奖牌,23人在企业级技能竞赛中获奖,另有32名选手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奖。

 

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创新

1月6日,集团公司第二届创新大赛生产创新勘探开发专业赛在华北油田圆满落幕,重庆气矿参赛项目《天然气场站阀门内漏检测及碳减排技术研究》获得大赛一等奖。

王川洪作为该项目负责人,已连续两届率队参赛获得一等奖佳绩,唯一不同的是,今年他身兼两职,既是选手又是教练,不仅要对自己的项目负责,还要为公司其他生产创新的10支队伍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对创新方法、创新理论的应用以及项目展示提供帮助。

在创新成果上发力是王川洪近年的工作重心。2014年,西南油气田公司首批技能专家工作室成立,作为采气技能专家工作室成员,王川洪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致力于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为解决高含硫气田水合物冻堵的行业难题,王川洪收集整理了近十万个不同含硫条件下温度与水合物关系数据,形成了基于地温的水合物预防和防冻剂加注方式,降低冻堵机率90%以上。

针对页岩气井开井初期蒸汽换热效率低、管线设备低温风险的问题,王川洪带领团队研发蒸汽换热装置,在公司页岩气及常规气田推广应用后,年节约费用近500万元。其间,多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和集团公司一线创新方法大赛上斩金夺银。

伴随经验的不断积累,王川洪的技能等级一步步提升,38岁就被聘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提前7年走完采气工从初级工到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的路程,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的《采气工》等2部教材成为行业培训和鉴定标准,为技能人才畅通职业发展渠道作出表率。

“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了一个能够让劳动者施展才华的好时代。”王川洪说,“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既要磨练技能,更要锐意创新,干好每一个工作细节,力争为推进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