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

    期次:第5491期    作者:□李静

“朋友,先祝你北方小年快乐!”除夕前一周我闹了个笑话,由于生活惯性里对小年没概念,接到友人的祝福后正感叹南、北方的习俗差异,香料店老板和客人提醒到,“现在你就在过小年呀。”一直以来,只记得除夕到初一是过年,却不知道原来还这么讲究。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小时候盼过年,原因不外乎吃、穿、玩这几点,压根不懂得过年的典故。在这段长长的假期里,我能见到许多长辈和哥哥姐姐,能收到红包,能放鞭炮,再闹腾大人也不气。年前的准备工作十分繁忙,就说除夕这天,一切事情都要办妥。吃的、穿的,初一早晨烧的柴禾、用的水,都要准备好,琐碎事都要干完。

在老家过年,三十早起,四代同堂贴福字和春联,福贴是曾祖母用红纸剪的,曾祖父执笔写春联,祈愿新的一年生活红火。

年三十的午饭过后,便是最有意思的搓汤圆了。这天搓汤圆是给初一早晨准备的,挑三个包进三枚硬币,取福禄寿三星高照之意,称为“吃福星”。谁吃到汤圆里的硬币,这一年都会有好运。

大年初一早上六点,天还没亮,大人们会把孩子叫醒,穿上过年的新衣服,吃完汤圆,真正的大拜年就开始了。拜年时,孩子们顺便展示一下自己的新衣裳,悄悄交流一下收到多少压岁钱。三十多年前的生活并不宽裕,家属院阿姨的缝纫机是用来做衬衫裙子的,有乡亲在进山口开了一家朴素的织毛衣店,无奈而又暖心的是老板胸怀“壮志”,早就放下织毛衣的活跑去扎龙灯,忙着排演,就等着上街风光一把。奶奶姥姥母亲们抓住所有时间一针一绕地织着温暖牌毛衣。不懂事的我还老是催,可这也不能全赖我,因为我妈妈是个很有创意的人,她总是会织出超过我期待的毛衣,我就爱穿着它去学校炫耀。

多年过去,老家换成大姑执剪,大姑父舞墨,将这份年味记忆传递给侄孙们。“现在好,双面红更亮了”“汤圆鸡蛋,寓意团圆”……小孩子们站在桌前看得不转眼,觉得这绝活比手机游戏更好玩。

我家附近禁放烟花,居民们想出了一个集安全环保健康快乐为一体的法子,来缓解对放鞭炮的怀念——打陀螺,抽打陀螺的声响特别像炸大个头鞭炮,小时候一有鞭炮声就赶紧捂耳朵,这会儿听着却倍儿亲切,玩心大起,提着可以投影祝福语的兔子灯笼混进人群凑热闹。

工业大生产时代,流水线出炉的年货装饰品像烟花般灿烂纷繁,迎合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与更高的物质文化需求,手工福贴和春联已经成为一种专利,“瞧,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望元宵。想象古时候的上元灯会,猜灯谜,抽糖画,追风车,馋了来碗海鲜馄饨。再加一串冰糖葫芦,指定要豪华版的,草莓猕猴桃大枣夹核桃仁再裹糯米纸,有两尺那么高。

什么叫过年?过年,就肯定离不开那些生生不息又妙趣横生的习俗,男女老幼都拥有许多的快乐记忆,忘不了那些古老又现代的游戏,这些记忆贯穿着我们成长的每个足迹。如今的生活丰衣足食,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但浓浓的年味一直根植在中国人的基因里。祈福平安、期望团圆的幸福祝愿会永远软软地抚慰我们,温暖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

祝你平安,祝你平安,让那快乐,围绕在你身边。

祝你平安,祝你平安,你永远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