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甘孜州九龙县乌拉溪镇的248国道素有“藏彝走廊”之称。在汉、彝、藏三族为主聚居的乌拉溪镇河坝村旁,雅砻江水常年静静流淌。
12月16日一早,红日刚从山间探出头,西南油气田公司驻河坝村第一书记白贵彬已经来到镇政府便民中心,为川西北气矿向河坝村以购代捐的生猪装车做准备。
“17头猪,价值约8万元,今年每户养殖户能增收1万多。”白贵彬计算着,嘴里呼出的热气很快模糊了镜片,“再来给村民培训一下养殖技术,希望明年收入更高。”
去年7月,时任邛崃采气作业区综合办主任的白贵彬带着行李,来到400多公里外的河坝村报到。
结对党建、技能培训、文化输送、以购代捐……经过一系列入户走访排查,白贵彬很快制定了巩固河坝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实施后取得显著效果,当年实现人均增收2289元。
“这里种啥都长,只可惜土地太少了。”依山傍水的河坝村海拔约1800米,淡水资源丰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虽毗邻伍须海、仙女湖等著名景区,也在西南油气田公司扶持下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但为更快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经济,白贵彬又对为数不多的土地动起了心思。
在他的带动下,老乡们种上了经济作物。猕猴桃、花椒、奶油草莓、龙泉水蜜桃等品种应有尽有。大家还在果林中种了蔬菜,搞起了“立体农业”。
“这是我家种的‘阳光玫瑰’,光这3亩地就收入了10万元。”老乡黄泽军笑得合不拢嘴,“我计划明年扩大种植规模,这还得感谢白书记。”
多年来,因土地产出较少,河坝村养殖户也少,且多以放养山羊为主。白贵彬解决土地利用率后,又动员村民们养殖生猪。但囿于技术和市场方面原因,当地老乡养殖生猪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头猪就能卖一两万!”去年底,首批“吃螃蟹”的村民尝到了养殖生猪的甜头。今年初,更多村民加入到养殖生猪的队伍里,而此时的白贵彬又忙着联系川菜大厨,为河坝村送去猪肉类经典川菜及腊肉、香肠制作等技术,拓宽当地生猪销售市场,扩大经济增长点。
12月15日下午,前来河坝村党支部结对交流的邛崃采气作业区第一党支部通过以购代捐,认购生猪17头。乌拉溪镇党委书记兰英忠表示:“今年全村人均又增收4000元,汉、彝、藏永远一家亲!”
和煦的阳光下,笑声一片。
(邓云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