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页岩气书写“建设能源强国”新答卷

    期次:第5479期    作者:特约记者 李懿 颜铭

截至12月25日,中国石油川渝页岩气今年产量超136.6亿立方米,年产量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再次刷新国内页岩气产量纪录,成为我国天然气最主要增长极,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学习者姿态走出管理创新自强之路

近年来,由于相关技术的突破,北美通过页岩气革命,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实现能源独立,改变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我国页岩气储量世界第一,西南油气田公司从2006年开始寻找并研究页岩气富集区,2010年钻成我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2011年钻获我国第一口具有商业价值的页岩气井宁201-H1井,2019年钻获我国第一口百万立方米级页岩气井泸203井。2020年川南地区成功建成国内首个万亿储量、百亿产量页岩气田。目前日产气量突破4000万立方米,建成国内首个千万吨级页岩气田,年产气量连续4年保持高位增长。

资源评价与主体技术一旦取得突破,能否高效组织实施大规模集群化产能建设,决定着我国页岩气革命能否成功。针对川南页岩气上产节奏快、链条长、队伍多、生产要素保障难等挑战,2017年9月,集团公司审时度势,前瞻决策,成立近年来首个油气勘探开发前线机构——川渝页岩气前线指挥部,人员由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主的10余家“会战”单位工作人员组成,构建起集团公司决策部署、前线指挥部协调推动、油气田公司与工程服务公司共同开发的三级组织模式。

川渝页岩气前指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川渝地区页岩气建设与发展的事业为己任,明确了三统一、全共享、创一流的工作宗旨,大力实施效益建产二十三条措施,装备队伍迅速集结、技术力量全面支撑、保障平台共建共享、内外协调统一步调,拉开会战态势。

为进一步发挥前指靠前指挥的优势,又成立了前指现场指挥部,将办公地点从成都前移到隆昌,履行统筹推动、督促指导、服务保障、技术支撑等职能。进一步推动了单井产量持续攀升,运行组织平稳从容,工程技术迭代升级,地面建设快建快投,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技术模板,创新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绘就出页岩气从0到100亿立方米的辉煌画卷,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中国石油页岩气增储上产的“川南力量”,推动川南页岩气迈入规模效益发展新阶段。

 

赶考者姿态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以集团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价值链最优化为目标,大力实施一体化组织,着力打造精细管理、标准建设、研学互促、技术共享等平台与体系,每月发布标杆榜,年度开展标杆先进表彰,通过公文、网页、交流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在各单位间推广分享成果与经验,参建队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愈加浓厚。

与此同时,联合各大科研院所,围绕卡脖子技术进行一体化研发,形成页岩气领域10余项技术标准与26项指导意见,基本建成川南页岩气“十四五”上产的技术管理标准体系,制度理论优势转化成增储上产优势,在各单位间实现资源、技术与信息共享。日费制、电代油、返排液共享等提质增效措施节约成本,高产井模式不断固化与复制,页岩气开发效果和效率不断提升,各支队伍学习曲线大幅缩短。

深层页岩气井钻井周期平均达到100天左右,严重制约着开发效益。为突破这一困境,今年前指现场指挥部主导推行深层页岩气日费制试点,首批完钻的阳101H11-4井钻井周期58.61天、215.9毫米井眼一趟钻进尺2830米,打破了深层页岩气钻井周期和一趟钻进尺纪录。阳101H11平台4口井前三开平均钻完井周期26.77天,打破深层页岩气前三开钻完井周期纪录。面对套变给泸州深层页岩气带来的严重阻碍,前指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攻关,在突破天然裂缝滑移风险识别理论的基础上,试验推广“双控”技术,将套变率由52%降到了33%,基本遏制了严重套变。

建成以开发方案执行方为主体的投资效益管理体系、以工程建设实施方为主体的投资成本管控体系、以投资切块和集约化招标为主体的市场化体系,研发出汇集多领域数据的“投资成本管控系统”“工业闲鱼”“工业美团”“工业严选”等信息化管理工具,有效促进数据标准、业务流程、考核指标实现规范统一。编制信息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明晰数字化转型路径及信息化项目储备机制,投资成本管控系统初步实现投资成本动态多维度分析,建成实物资产、供需信息、租赁资金“三流合一”闲置设备与物资集散中心。

通过全产业链一体化管理、工厂化规模开发,井均钻完井成本、井均地面配套投资降低,全面建成了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与综合利用基地,可复制、可推广的川南页岩气会战模式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实干者姿态奋进新征程担当新使命

充分发挥前指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凝聚党员先锋力量,把“服务基层、联系群众”和“打赢攻坚战建功页岩气”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核心任务贯穿全年工作始终,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工程,在主页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将川南页岩气形势目标任务传递到每位员工,引导督促全体干部员工积极投身页岩气发展大局,不断激励干部员工在页岩气发展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每年上千人次深入现场帮促与指导,统筹协调重点工程,提供相关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撑,确保页岩气勘探开发标准执行不走样。

组织系列活动,凝聚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一家人”共识,激发全体参建人员内生动力。积极宣传展示页岩气开发成果、科普知识和典范工程,增进公众对页岩气的认知与理解,为川南页岩气整体开发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舆论支持。打造中国石油页岩气要闻信息资讯平台,畅通总部部门、参建单位与一线员工的信息渠道,80余篇页岩气要闻信息在集团主页和国家级媒体刊载,立体展现了页岩气开发的进展与成果。

近年来,川南页岩气勘探开发态势良好,作为清洁能源已替代7714万吨标准煤,折算减排二氧化碳768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5239万吨,无害化处理含油岩屑近百万吨,返排液回用率超90%,多个页岩气参建单位入选绿色矿山名录,带动相关产业链对地区GDP贡献4993亿元。

我国未来天然气增量一半以上将来自页岩气,高质量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前线指挥部将与西南油气田、浙江油田、吉林油田、川庆钻探、长城钻探等单位一道,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执行好集团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以一往无前、永不懈怠的开创精神与奋斗姿态,全力打好页岩气勘探开发攻坚战、主动战、持久战,努力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页岩气创新和技术发展之路,切实推进川南页岩气效益开发和安全绿色发展。

 

川渝页岩气前指背景>>>

“十三五”初期,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开发主要有国际合作方式、国内合作方式、风险作业方式、西南油气田公司与浙江油田公司自营开发方式四种作业机制。为充分发挥中国石油一体化优势,2017年8月,集团公司成立川渝页岩气前线指挥部,由勘探与生产公司、中油技服、西南油气田公司、浙江油田公司、川庆钻探公司、长城钻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8家单位组成。

●2017年前指成立之初,仅有综合管理、生产运行两个部门。

●2018年新设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地面工程3个部门,前指扩增至5个部门,共有人员45人,全部在西南油气田公司集中统一办公。

●2020年11月,按照集团公司在“十四五”页岩气规划方案专题研讨会上“进一步充实调整川渝页岩气前线指挥部领导成员”的要求,在前指兼职的板块人员撤离,进入集团公司页岩油气领导小组。前指完全由各参建单位组成,成员单位加入西部钻探公司、渤海钻探公司、大庆钻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东方物探公司、中油测井公司。至此,前指成员单位达到12家。

●2021年3月,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要求,把提质增效、低成本发展作为推进页岩气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前指新设投资管控部,强化页岩气投资管理和成本控制。同年,前指成立现场组,抽调人员常驻隆昌前线工作,靠前指导协调。

●2022年3月,按照集团油气和新能源板块统筹协调委员会要求,前指指挥调整为由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总经理兼任,增设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姜鹏飞为常务副指挥,补充中油技服公司相关负责人为副指挥。至此,前指共由14家成员单位组成。

 

川南页岩气发展追踪>>>

2021年

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年产量达128.73亿立方米,建成国内首个千万吨级页岩气田,年产量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2020年

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川南页岩气年产量超100 亿立方米,建成除北美外全球最大的页岩气田,日产量连续3 年实现千万立方米级增长,持续领跑国内页岩气领域,成为“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忠实践行者。

2019年

3月,中国石油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的泸203井完成压裂测试,该井井深5547米,层位为五峰组—龙马溪组,测试获日产气137.9万立方米,成为国内首口单井测试日产量超百万立方米的页岩气井,取得3500米以深页岩气重大突破。

同年9月,中国石油提交长宁—威远和太阳区块新增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超7400亿立方米。截至当月,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超万亿立方米,形成了四川盆地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大气区。

2018年

中国石油四川盆地川南地区页岩气日产气量突破2000万立方米,川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

2017年

集团公司成立川渝页岩气前线指挥部,成为中国石油近年成立的首个油气勘探开发前线机构。主要目的是负责统筹指挥和协调川南页岩气大规模有效上产的现场组织与进度管理,推进相关技术应用,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