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
助推建设500亿方大气区

    期次:第5474期    作者:□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姜鹏飞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为我们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企业,西南油气田公司深耕四川盆地60余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并在12个技术系列形成129项特色技术,其中7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1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1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新征程上,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勇当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的主力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于西南油气田公司而言,要在“十四五”期间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00亿立方米,“十五五”期间天然气年产量奋斗800亿立方米,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就更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激发创新创效活力。

 

规划引领

加快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西南油气田公司将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到科技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以及公司加快500亿立方米、奋斗800亿立方米的奋斗目标,瞄准未来5年至10年的战略发展需要进行前瞻性布局,自觉担当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其中,规划到2025年,定位清晰、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油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完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引领跨越,自主创新能力和天然气行业标准化能力大幅提升,天然气勘探开发主体技术整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到2030年,引领型、治理型的科技体系逐渐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天然气行业标准化能力进入国际油公司前列,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引领

不断增强高质高效内生动力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西南油气田公司将面向油气勘探发展方向、面向公司生产经营主战场、面向生产现场重大需求,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需求研判,重点部署各级科技攻关项目,加大深层与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新能源战略研究,突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突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创效、突出科研生产高度融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切实推进科技创新改革21条措施和“科研生产一体化、大项目制、成果转化创效、人才晋升绿色通道”4项改革试点方案落地,发布重点理论技术攻关“榜单”,不断提高攻关项目质量和成效;建立研发投入机制,确保研发“一盘棋”“一本账”,促进研发投入强度的持续增长。

 

人才引领

持续营造聚才汇智生态环境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驱动和引领。西南油气田公司将深入实施人才强企工程,积极抢抓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世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的战略契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企业发展的战略人才力量,坚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系统推进“七大人才专项工程”,构建完善“生聚理用”人才发展机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形成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同时,西南油气田公司还将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营造出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环境,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精神引领

聚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西南油气田公司将厚植油气文化、创新文化,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对龙王庙、页岩气、储气库等重大科技工程的宣传,号召广大科研人员不怕困难与挑战,积极投身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洪流中。同时,将定期组织举办成都天然气论坛、天然气年会、院士专家咨询会等学术盛宴,加快产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激发出科技创新的喷薄新动能。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当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浪潮激荡,西南油气田公司将强化“油公司”主导创新地位,靶向发力,乘势而上,积极为建设世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