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硕)年初以来,天然气公司CNG管理站深入贯彻落实油田公司和天然气公司提质增效工作要求,聚焦中心工作,拓展创效方式,于压缩机空冷器改造期间实行低成本高质量技术革新,取得圆满成功。
CNG管理站现有两台国外进口天然气压缩机。自2018年起,由于设备逐渐老化,1号压缩机在较高环境温度下运行时,因排气温度过高导致每天12时至18时无法连续运行。随着天然气市场需求逐渐旺盛,1号压缩机停运,严重影响了为下游用户充装的效率和该站安全生产。据统计,2018年以来,每年因该故障问题,CNG管理站减少充装量100万立方米以上。
为确保安全生产,实现提质增效,CNG管理站围绕这一困扰生产经营多年的疑难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公司技术专家和主管科室的帮助指导下,该站找到问题症结,采取一系列技术攻关和改造革新,取得明显成效。
国产替代、材质更新,降低设备成本。经过故障分析判断,该站发现1号压缩机一级排气温度高,原因之一是空冷器管束因老化腐蚀造成堵塞,需要更换。但进口原厂空冷器管束价格高,到货时间长,不利于迅速恢复生产。于是,该站根据压缩机参数,优选国产化设备替代,经过对比选择,最终满足了设计要求,实现了低成本替代和快速复产。同时,针对碳钢制造的空冷器管束在长时间运行中因腐蚀、震动造成的管束泄露等问题,该站对空冷器管束材质进行重新优化选型,采用耐腐蚀性更好、安全性更高的不锈钢材质,进一步提高了空冷器管束使用寿命和换热效率。
结构设计、布局优化,消除设备故障。1号压缩机空冷器冷却风箱为国外厂商原厂自带,该站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后发现,风道结构存在设计高度较低、导流排风不合理的问题,使机组运行时大量热风被压缩机吸入内部,造成热短路等故障。技术人员据此提出风箱改造方案:抬高风箱高度30厘米避免热短路,在风箱西侧增加排风口,加大排风量,优化导流风道结构,有效解决了压缩机夏季运行高温故障。
CNG管理站1号压缩机部分技术革新改造实施后,经今夏试运行,效果良好,实现安全生产、平稳运行,提质增效成效显著。2022年同期,CNG管理站充装量同比去年增长364.8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