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天研力量

    期次:第5473期    作者:天然气研究院党委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天然气研究院党委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各项指示落实到各方面,不断为科技赋能,为创新减负,为公司打造新时代党建工作和天然气全产业链创新创效双标杆企业贡献天研力量。

坚持政治引领,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天然气研究院党委将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列入“第一议题”,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强大思想引领。深入贯彻国家和集团公司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相关精神,全面落实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科技”战略,制定下发科研创新突出贡献奖评选指导原则、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等规章制度,明确科研人员年度科技贡献量化评估原则,建设人才绿色通道,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围绕中心工作,以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天然气研究院党委始终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旗,坚持立足生产需求不动摇,直面业务发展中的急难险重问题,找到科研与生产的最佳契合点,找准重点攻关方向,加快推动制约公司上产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已申报发明专利92件,授权发明专利35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件;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其中SCI收录18篇、EI收录10篇;科技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集团公司专利银奖2项。主导制定国际技术报告ISO/TR7262《天然气-煤层气质量指标及ISO/TC193现行标准的适应性》,填补了煤层气质量检测国际标准空白;正式启动我国页岩气领域首个国际标准《天然气—上游领域—滑溜水降阻性能测试方法》制定工作;首次主导A类国家计量比对项目《天然气组成分析用气体标准物质计量比对》。研发的国内首套胺液在线深度复活工业装置在川西北气矿苍溪天然气净化一厂成功投用,热稳定盐及致泡性杂质脱除率达98%以上;从龙王庙组气藏气田水中首次自主提制出工业级碳酸锂,打通了气田水预处理及提锂全工艺流程的技术壁垒,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聚焦文化赋能,以文化建设凝聚创新共识。在合气文化的浸润、感召下,天然气研究院党委凝练出以“科创为天,精研报国”为核心的天研文化。广泛开展天研特色文化宣传,常态化推动核心文化理念宣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严谨创新精神。深挖历史底蕴,在院官微推出《天研独家记忆》系列报道,讲述天研人怀揣技术报国的初心使命,攻坚技术难题的科研故事。发布天研奠基人张铁生生前珍贵影像片段《夕阳情深》以及《初创之路》《天研·传承》等系列纪录片,在学习、见证前辈智慧的同时,引导科研人员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依托院网主页、公众号等平台,总结宣传科技创新工作进展及典型经验,开展劳模选树、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全员创新氛围日趋浓厚。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条需要理念革新、思想破冰、胆量加码、毅力续航的全新道路。天然气研究院党委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把解决“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切实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看家本领,做到坚持原创、体现唯一、争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