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云:跑市场的实干家

    期次:第5470期    作者:□记者 韩超 通讯员 武婧文

没有心雄万夫的豪迈,他喜欢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他喜欢思考,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市场中,唯有思考才能让他平静,在应对竞争时有底气。他视员工为宝,想方设法促使他们成长,他说,只有大家都成长起来,公司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他是川港成都(资阳)公司经理,也是跑市场的实干家——陈明云。

 

上任之初

川港成都(资阳)公司组建之初,管理区域相对分散,人员紧缺,供气区域缺乏整装用户支撑,陈明云主动请缨,承担起公司市场开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最初踏足,陈明云也有忐忑。如何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既实现市场突破,又要守住安全红线,是陈明云最关切的事情。

“那时候,每天想的都是去哪里发掘用户,竞争对手的实力怎么样,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劣势该如何快速解决。”不仅在当时,在往后的日子里这些都是陈明云反复思考的事情。

准备,正是以奔跑的姿势等待机遇的降临。

陈明云先从了解当地发展入手,和团队一起积极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建立良好的企地沟通机制,详细掌握当地的发展规划布局,“只有清楚了解发展方向,才能知道市场在哪里、用户在哪里。”

2016年,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遂宁、绵阳、资阳三地考察投资建厂的相关事宜。为协助资阳政府与安井公司达成合作,陈明云带队多次登门拜访,详细为安井公司介绍当地的天然气供应和配套设施建设优势,用真诚和实力打消安井公司的后顾之忧,让项目最终顺利落户资阳。

 

嗅觉敏锐

市场的变化反映在天然气销售过程中就是流量和压力的变化。早年在输气站场的工作经历,馈赠给陈明云对流量、压力敏锐的嗅觉。

2018年,什邡市的一家非川港公司客户主动申请供气,用气结构的改变,引起了陈明云的注意。在实地考察过程中,除了对用户用气能力核查,陈明云和团队对该地以及周边的气源、管网情况进行调研,发现该地区只有单一气源供能,用气高峰期一到,就会出现供气紧张的情况。

2019年,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什邡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开启了引进第二气源的工作,川港公司积极跟进,在2020年与什邡华润燃气达成一致,签订供气协议。随后一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该地区第二气源配套设施的施工建设。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新用户开发滞后,老用户用气量受影响。“为了提高销量,我们只有千方百计提高供气区域内的天然气气化率。”陈明云说。供气区域内只要有发展成天然气客户的可能,他和同事都会去拜访,即使是一家小门面的面馆,大家都不会错过,“蚊子腿也是肉啊,每天也要用个百来方气。”

6年来,川港成都(资阳)公司在资阳销气量翻了一番,在成都、眉山的销气量扩大了十倍,市场对陈明云的努力给出了回应。

 

因人制宜

队伍建设也是陈明云关注的重点。

初入资阳市场的时候,不到20人的团队里,有10多人非天然气专业出身。非常情况,就用非常办法:做事仔细认真的,陈明云就安排在生产运行上,思维活跃、口齿伶俐的,就安排在市场开发和对外协调上。因人制宜的做法,保障了安全平稳供气,扩大了销量,为川港成都(资阳)公司在资阳地区站稳脚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次尝试,让岗位不限专业的理念在陈明云的心里扎根,“现在年轻人学历高、反应快,但是目标定位稍有欠缺,在工作中不能因为专业限制了其他的可能性。”

刘昱良现在从事营销方面的工作,刚入职时,刘昱良干的是生产。“当时陈经理看我比较内向,就把我调到营销上,锻炼我去和用户打交道。”一年的营销经历,让刘昱良话也多了起来,“因为要推动工作,必须要做出改变,更重要的是,只有多经历,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发自内心地去把事情做好。”

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李佳林身上,“除了财务部和办公室我没待过,剩下的我都去过。现在我就想在营销这个岗位好好干下去。”

陈明云说年轻人的快速成长是令他快乐的事情之一,也让他从一个急性子变成了慢性子。年过半百的陈明云笑道,他要继续学习,不被落下,继续和大家一起并肩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