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鑫鑫)采油一厂与勘探开发研究院紧密结合,历时三年,圆满完成港东油田储量区块数字协同研究,推进港东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向生产转化,充分发挥老油田“压舱石”作用,书写老油区“冻龄”发展新篇章。
港东油田历经50多年勘探开发,整体进入双高开发阶段,综合含水93.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7%,剩余油高度分散,井位加密调整空间逐年减小,稳产难度持续加大。为进一步提高老油田开发效果,油田公司启动港东油田高精度精细油藏描述项目。以此为依托,采油一厂加强厂院结合,推进油藏描述成果边研究边转化,助力老油田发挥“压舱石”作用。
深化油藏认识,护航新井高产高效。技术人员秉持“认识先行、实时优化”的思路,创新“源控砂、相控带、断控藏”理论方法,深化采出程度低、剩余储量大的港东东营组地质再认识研究,近三年以来东营组实施新井64口,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11.5吨,产能建设效果持续向好。
转变固化思维,提升措施挖潜效力。采油厂按照“油田开发五个不等于”潜力认识观,在储层精细刻画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工程分析、油藏数值模拟验证等方法,精细认识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潜力。经过不断论证研究,今年以来优选实施补孔、卡堵水、放换层等措施85井次,阶段累计增油1.68万吨。
完善注采井网,确保有效控制递减。技术人员深化“注水就是控递减、增可采、提采收率”的理念,大力推进注水工程项目,按照“新老互补、疏密结合”的思路重构井网,深化渗流场调控,截至目前,港东油田实施水井措施78井次,动态调配346井次,年控递减增油51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