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二厂多渠道解决"难点、卡点、堵点"难题

刘官庄稠油油藏实现稳产增产

    期次:第5492期   

本报讯(通讯员  张玉秀  刘双锋)年初以来,针对刘官庄油田稠油油藏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多轮次吞吐后增油效果大幅度下降的问题,采油二厂加强研究与应用,形成多轮次二氧化碳吞吐选井等技术方法,成功解决了刘官庄稠油油藏的“难点、卡点、堵点”问题,实现措施井日增油47.2吨,累计增油5506吨,为油田公司增储上产加油助力。

深化流场认识,提高常规吞吐及多轮吞吐效果。采油二厂技术人员开展稠油油藏动用规律研究,明确高含水稠油井底水锥进与注水饶流特点,重新描述剩余油分布,采用二氧化碳吞吐与调驱、调参控水相结合的井组治理手段,进一步优化吞吐工艺参数。实施常规二氧化碳吞吐13井次,目前日增油32.4吨,累计增油4601吨。其中,刘5-14H井第三轮二氧化碳吞吐后,初期井组日增油7.04吨,累计增油804吨且继续有效。

注重动态规律,开展二氧化碳+堵剂配套技术研究。工程技术部门克服疫情影响,通过技术交流、现场碰头会、视频会议等形式,研究优选堵剂体系,着力解决埕隆1601区块井间优势通道突出、边底水突进快的问题,初步形成二氧化碳+树脂胶、多元胶复合吞吐体系,在埕隆1601区块实施4井次、投产3井次,目前日增油7吨,已投产井含水呈下降趋势,为该区块下步治理及CCUS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方向。

加大防腐力度,初步形成井筒地面一体化防腐模式。针对二氧化碳吞吐带来的腐蚀问题,采油二厂在刘官庄油田开展井筒一体化防腐治理,井筒以内衬油管为主,地面以柔性复合管、PE碳钢材料防腐为主,缓蚀剂防腐为辅,逐步形成“内衬聚乙烯油管+柔性复合管(内外防腐碳钢集输管道)+缓蚀剂辅助”的地面井筒一体化防腐模式,消除了因腐蚀带来的各种隐患。

探索增产新途径,微生物(菌/酶)吞吐有推广潜力。针对刘官庄低能、低产井,工程技术人员特别开展4井次微生物(菌/酶)吞吐,为下一步采油厂提质增效探寻新思路、新方法奠定基础。截至目前,2口井已见增油效果,日增油2.3吨;另外2口井目前处于排液期,鉴于该技术具有占井周期短、无腐蚀的优势,有进一步扩大试验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