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住建委参观物资供销公司基层廉洁文化阵地
物资供销公司始建于1964年,现有员工827人,党员429人,各单位分布在大港油区及外部市场,以党支部为堡垒,党员为先锋,为用户提供着实行统一管理、专业化集中采购、区域化供销的物资保障服务。50余年的风雨历程,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肩负起油区生产建设的物资保障责任,结合公司“刚性保供”、提质增效等中心任务,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倾力打造内外结合的“党建联盟”,大力实施内部联建,打破公司基层党组织各自为战的“篱笆”,广泛开展外部共建拉近与用户、地方党组织的“距离”,把党建与管理提升、创新创效、市场开发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了互联、互补、互助、互通的强大合力,打开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管理高效、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最终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的共同进步、全面过硬。
一、打破固有限制,内部组织“联”起来
组建“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等多种形式的支部联建,是公司党委推进“党建联盟”的基础环节。机关党支部与基层党支部实施联建,协同作战开展了“提质增效携手共进”等联建活动,共同打造美丽库区,共同研究提质增效管理举措,推动管理工作上水平;基层党支部之间立足双方业务实际,以优势互补、互促共赢为目的,实现了理论同学、组织同建、服务同行等共建活动,各支部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有效提升整体合力;党建带团建,开展党团联建活动,各党支部与团委联合“我与祖国共奋进———国旗下的演讲”、青年党员攻关立项、青年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教育,“挂帅式”实践,激励和引导青年员工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推进公司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二、突出外延拓展,企业发展“合”起来
融入企业发展共赢共建。本着“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大力加强外部市场项目部党支部建设,海南项目部率先与南方勘探公司持续开展支部联建,共同上党课、听宣讲,座谈交流加深感情,增进共识,进而强化业务的沟通与合作。其他项目部相继效仿,以支部的引领不断做大做强外部市场业务。围绕管理提升共享共建。围绕“组织联建促规范、活动联办促融合、家园联建促和谐、资源联享促发展”工作目标,与新项目事业部、采油四厂、储气库、中油物资天津公司等甲方党支部共同开展了支部联建活动,参观对方的工作现场,邀请对方参观公司廉洁文化示范基地、共同举办主题党日、近距离座谈等方式了解合作双方的企业文化、产品性能、服务优势、用户需求等,以党建促进业务的深入交流,更增进了彼此的互信互助互利互勉,也与公司“一切围着产量转、一切围着用户转、一切围着效益转”的服务理念相得益彰。发挥地域优势共创共建。开展军企联建活动,为发扬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增进军企关系,在“八一”建军节来临前,与驻津某部官兵开展了“走进军营”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言、过政治生日,通过与官兵们近距离接触交流,感受军营文化、体验部队作风,深刻学习和领悟到部队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和严谨的作风,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洗礼,增强了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企地联建活动,与滨海新区某部门党员联合上党课,一起参观廉洁教育基地和大港油田厂史馆,通过观看厂史教育片,了解老一辈石油人为祖国能源建设做出的无私奉献,不但深切感悟大港油田的改革发展史,感悟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思想内涵,更宣传了企业正能量、增进了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了解。
三、激活“拼图效应”,基层党建“活”起来
物资供销公司党委发挥党建联盟优势,把联建共建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融合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领地”成“阵地”,“独享”变“共享”。党建联盟是在公司党委领导下,以融合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内部党组织、外部党组织、工团组织共同参与的联盟。过去各组织独立运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闲置和浪费。通过建立党建联盟,将各联盟成员单位资源进行整合,并与需求有效对接,实现了阵地共用、资源共享,达到了“1+1>2”的效果。“路人”成“家人”,“独奏”变“合唱”。随着党建资源的有效整合,联盟成员单位之间逐渐产生了“化学反应”,基层党建工作从“各自为政”到同在“一个屋檐下”,从“自弹自唱”到同唱“一个调”,有效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与配合。“被动”成“主动”,“独木”变“茂林”。随着联盟品牌不断打响、联盟覆盖不断扩大、联盟成效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单位和组织主动走出“大院”“围墙”,融入党建“大家庭”“大平台”中,实现了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
目前,打造党建联盟在推进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党建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方面已初见成效,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司党委将继续巩固深化“六联”融合,持续推进组织联建、资源联用、活动联办、网络联通、服务联动、队伍联抓,促进“联”出优势、“盟”见效能,不断增强党建联盟各党组织的活力,推动组织与组织、党建与生产进一步融合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