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强国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集团公司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去年召开的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大会上专题部署了“十四五”及中长期科技信息创新的目标任务,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全面吹响了“打造能源与化工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油气产业链链长”的奋进号角。8月30日,油田公司召开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大会,全面总结了5年来科技创新和数智化转型取得的系列重要成果,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司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部署。
大港油田作为一个走过58年发展历程的老油田,勘探开发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陆相页岩油效益开发、低渗透油田效益建产、老油田控递减提采收率等关键核心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勘探开发生产需要,亟待加快攻关突破;领军型科技人才相对较少,青年技术骨干接替不足,特别是对兼具国际视野和行业影响力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按照公司党委“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部署,结合本人在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事业部等单位调研情况,就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工作谈四点体会。
畅通科技人才成长“快车道”,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勘探开发研究院和物探院等核心支撑单位,在物探、测井和地球化学等方面人才紧缺;勘探事业部综合管理能力强的青年人才紧缺,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应大力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一要优化培训强基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纵向形成前沿理论、能力提升两级课程,横向覆盖技术、管理两类人群,倾力打造“看、听、学、练、研”数字油藏培训教室,满足人才对培训课程和培训硬件的个性化需求。二要薪火传承固根基。针对青年员工实施以“轮岗实习锻炼、综合素质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培养工程,帮助青年快速适应岗位;深入开展“导师带徒”,对师徒合约履行情况加强日常监督考核和帮促,结合实际实行一师带多徒、一徒拜多师,促进青年科技人员岗位成才。三要高端交流拓空间。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化青年人才挂职交流,常态化举办科技大讲堂,与国内石油院校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和创新能力培训合作,选派科研人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四要实践锻炼提素质。让青年人才跨单位、跨岗位、跨专业交流锻炼,加强与现场对接融合,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破解难题能力,丰富上下游关联专业知识,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现场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五要团队共进育人才。组织专家对口支撑团队深入生产单位,发挥专家团队集智倍增效应,把难题转化为课题,把成果转化为效果,把点子转化为方子,实现解难题、育人才一举两得。
构建科技人才管理“双轨制”,强化激励鞭策引导。结合技术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拓宽成长通道,健全“双序列”管理模式,完善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两条平行的职级体系,有效激发技术人才工作热情。一是深化专业技术序列管理,构建专业技术序列选聘、薪酬、考核及职责任务管理体系,形成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动态管理新机制,不断壮大专家队伍。二是优化管理序列队伍结构,坚持数量充足与质量优良相统一、政治标准与能力素质相统一、大胆使用与人岗相适相统一的原则,加大优秀青年人才选拔力度,优化队伍年龄结构。近年来,勘探开发研究院“80后”技术管理干部比例由25.4%提升至57.3%,勘探事业部由9.5%提升至23.8%,年龄结构更趋合理。三是实化双轨互通并进,结合人才特长,让具备管理知识和素质能力的人才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责达到职位晋升,让优秀的技术人才通过经验积累和技术提升,走专家路线,获得更大价值实现。勘探开发研究院先后有5人走上企业技术专家岗位,9人走上一级工程师岗位,引进成熟型人才22名;勘探事业部补聘二、三级工程师4人,在优化专家年龄和专业结构、补强专家队伍方面开展了有益工作。
建设科技人才集聚“强磁场”,着力厚植培养沃土。要牢固树立“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理念,做到岗位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一是突出物质激励,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打破“大锅饭”,实现薪酬能增能减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效活力。二是突出事业激励,针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和团队,在岗位选聘、职位晋升、承担项目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建立能者上、优者用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技术人才参与科研攻关的主动性。三是突出精神激励,牢牢把握党管人才基本原则不动摇,深入落实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着力解决专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体现党组织的关怀,激励专家更好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四是突出文化激励,坚持把倡导科学家精神与传承石油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相结合,把“四创新四破解”作为锻造队伍、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五是突出高端人才引进,有针对性地打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促进更大力度的引才。
搭建专业才能展示“大舞台”,强化技术创新引领。一要着力搭建持续深化基础研究“大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例如测井技术和装备、钻井装备、地球物理处理和解释软件等,要实现完全自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页岩油和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方式,也是借鉴国外水平井体积压裂工艺。因此,对于大港油田而言,就是要将勘探专家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斜坡区岩性油气藏富集规律、陆相页岩油富集与成藏规律、复杂断块高精度油藏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上来,加快推进陆相页岩油甜点评价、高分辨率地震预测、CCUS/CCS等基础战略学科探索,针对不同的领域梳理出不同的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持续强化攻关,做解决问题的真科研。二要着力搭建关键技术攻关“大舞台”。要聚焦制约公司油气增储上产的瓶颈难题,紧紧围绕勘探开发“百千亿”系统工程、老油田“压舱石”工程等重点工程,全力攻坚陆相页岩油富集层精准识别与低成本开发、低渗油藏改善开发效果、高含硫气藏效益开发、储层预测与圈闭评价、致密储层高效改造等技术难题,加快攻关形成一批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为各项工程扎实有序推进、各项目标如期圆满实现提供坚强技术保障。
“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石油行业的殷殷嘱托,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广大科研人员要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油田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要敢于直面页岩油、潜山内幕、深盆地层岩性等复杂目标领域的难题,大力发扬“敢于超越前人、超越权威、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提出新理论,研发新技术,探索新路径,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以实际行动为公司科技进步、创新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