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舒然 特约记者 王忠涛 通讯员 郑琪)11月11日,在位于四川达州的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部数字化监控室,项目管理人员杨小华通过数字化平台发现在铁山坡气田管道B002号桩焊接的02机组焊口电流超高。他立即通知现场停止焊接,查找原因。项目部集输部副部长陶科宇介绍:“施工现场的画面和相关数据通过天网WiFi传输到数字化应用平台,帮助我们实现对管道焊接质量的及时监控和焊接数据的实时存档。”
川东北铁山坡气田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个自主实施的高含硫气田开发项目。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部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提出“两个先行”数字化管理理念,即项目未开工,信息化设施先行建设;气田未投运,信息化系统先行建成。天网系统正是创新数字化管理的具体体现之一。在项目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上,可以清晰看到管道施工现场全自动焊机的电流、电压和送丝速度的具体参数和走势图,以及焊接规程、焊口相关信息等重要资料。通过管道沿线的天网WiFi,改变了以往监管焊接质量的方式,把事后管理转变为对焊接过程质量的实时管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偏,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规程和操作规定。
项目部沿着16.4公里的天然气管道建设了161根通信电杆,电杆上架设通信光缆和电源线,全程共设置65个设备杆,每个杆上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和工业级WiFi基站,以及网络传输设备。“通过整套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能够让项目管理人员及时掌控现场焊接质量,特别是对一些关键的参数能够实时掌握分析,提高施工效率。”陶科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