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文进 张文栋)年初以来,采油二厂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优化改造王徐庄油田地面系统,实现月节电8.5万千瓦时,月节约天然气8万立方米,既减少了地面集输运维人员,又节约了管理成本,是对“港西模式”在采油二厂应用的再升级,也是对“王徐庄模式”的有效补充。
王徐庄油田于2014年完成地面系统优化简化,采用油井生产信息采集设施和注水井在线远程监控装置,实现了油井在线计量及注水井的远程调控,对外围的油水井、管网及计量站、配水间完成了优化简化。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王徐庄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目前的井-接转站-联合站的地面工艺模式,站点分布广,设备多,人工成本高,已不适应目前地面集输工艺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王徐庄油田的发展和生产需要,解决油田生产和长远发展存在的问题,满足安全环保持续需求,保证王徐庄油田油水系统安全、可靠、平稳、高效运行,降低集输系统能耗,采油二厂工艺技术人员开展课题研究,结合模拟计算,提出适合王徐庄油田地面集输系统提质增效的简化重组方案,降低管道回压,简化集输环节,提高系统效率,实现地面系统再瘦身。
疫情发生以来,面对油区周边封闭管理、交通管制等不利因素影响,采油二厂工艺研究所利用网络和视频会议的方式,多次组织采油厂各相关部门论证优化连头投产方案,确保投产工作顺利进行。该项目于5月26日整体完成。
《王徐庄油田地面系统优化改造工程》将“单井-接转站-联合站”的二级布站模式,调整为“单井-联合站”的一级布站模式,优化简化接转站集输环节,取消4座接转站、10台外输泵,各单井油气集输压力平稳。通过地面工艺简化优化,单井管道缩短,降低了管道回压,比改造前回压降低0.1—0.2兆帕,集输系统的效率得以提高。
依靠管道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管理体系,结合开发需求,优选管材、管径,所有集油干线采用强制电流阴极保护方式,加装智能测试桩,实现保护电位的实时采集,提升了完整性管理水平。
采油二厂将持续做好改造后的效果跟踪统计工作,为王徐庄油田集输系统提质增效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