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艺研究院创新智能分注技术

支撑官 18 断块实现百吨高产

    期次:第5486期   

本报讯(通讯员 霍辽原  宋祖厂)日前,采油工艺研究院研究配套的智能分注技术在沈家铺官18断块成功实施4口井,目前已稳定注水超过390天,累计注水7.36万立方米,地层能量有效供给,在“先期分注补能+后期提液增产”工作模式下,断块日产油由66.52吨提高到117.06吨,液增倍数和油增倍数分别为1.23和2.4,实现断块百吨高产,累计纯增油达到1285吨,为夺油上产注入强劲动力。

选准分注工艺,靠前支撑解决现场难题。沈家铺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吸水差异大,多年来以地面一级两段分注为主。该工艺无法洗井,大修几率高,成为困扰南部油田分层注水开发的难题。为此,采油工艺研究院技术团队多次深入现场和各部门调研交流,根据油藏特性、原油物性、水质情况,通过方案比选、技术论证,成功优选出波码智能分注工艺。

看准技术要点,有效提升工艺适应性。针对管柱腐蚀问题,深入研究并形成了“内镀渗钨+内外镀渗钨”等多种管柱组合。在水井护理过程中,院厂联合制定出在管线漏失等不正常情况下,井口自控装置与井下智能配水器联动维护操作方法,避免造成“井筒-水嘴-阀芯”堵塞情况,双方共同建立起作业全过程监控模式、注水全过程在线监测模式,保障了稠油油藏稳定注水。

瞄准开发需求,攻克智能分层调剖难题。针对南部油田近50%分注井有调剖需求的问题,技术人员优化水嘴几何构型,提高智能配水器对不同调剖体系的适应性,优化管柱结构,避免调剖时由于泵入压力波动而造成封隔器失效。在家29-12井开展智能分层调剖先导试验,实现交联聚合物凝胶+表活剂复合调驱体系的多层系、低剪切、大排量注入。实施后,注水压力由15.2兆帕提升至目前的20.7兆帕。

精准动态调配,实时跟踪井组生产变化。采油工艺研究院安排专人建立井组生产曲线,负责智能分注井的效果跟踪,根据油井动态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配,累计减少现场人工测调58井次,直接节约车组测调费用53.2万元。同时,降低车组测调工作量和安全隐患,实现注水井分层测调由“单车单井”到“一键多井”的全面升级,年均测调频次由4次提升至多次,为精细注水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