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红工衣
为家乡建设出点力

    期次:第5461期    作者:□杨晓亮/文 谭诗凡/图

同父母一起收看二十大新闻报道与父母在牧场前合影

与牧民沟通

“您看石油队来了这些年,给咱们修了多少路。再说了,管线铺好后,立马就得挖沟埋下去,到时候把地貌一恢复,撒上草籽,绝不耽误你家明年放羊……”见到仁庆时,他正在给一户牧民做着解释说明,一番道理让牧民大姐听得连连点头。

2006年,苏里格气田开始进入建设高峰期,眼看着气田开发给家乡带来的积极变化,当时22岁的乌审旗本地蒙古族青年仁庆响应“开发气田、建设乌审”的号召,应聘成为四川油建公司陕蒙事业部的一名协调员。“乌审旗的街上到处都是穿红工衣的石油人,我挺羡慕他们的,就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仁庆笑着回忆。

顺利完成协调任务的仁庆心情不错,想起自己的家就在附近,立即驱车回家给父亲分享这个好消息。时已深秋,毛乌素沙漠正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草场上,肥壮的牛羊星罗棋布;玉米地里,忙碌的农人镰刀翻飞……一路上,仁庆细数着家乡近年来的变化,“你看这条柏油路,我记得是油田公司2008年修建的;路边的铁栅栏,是我们油建的弟兄们前年帮忙安的;还有那口气井,记得刚开钻时,附近老乡家的羊丢了2只,整个井队的人帮忙给找回来了……”

仁庆的父母是一对慈眉善目的蒙古族老人,此刻正在玉米地里忙碌着。看到儿子这个时间回来就有点担心,“以前都是在工作上遇到难题,仁庆才会在这个时间回家。”听说是回来分享好消息的,二老放下心来。

仁庆的父亲退休前是村里的村委会主任,有多年群众工作的经验。“我爸经常给我说,和乡亲们打交道要有耐心和真心。”

一次,一户牧民不同意工程车辆经过他家门前的便道,但另外修路的话耗时长且成本高。仁庆连续几天上门做工作,发现牧民的老伴卧病在床。于是,接下来几天,仁庆一边继续上门做工作,一边帮忙照顾老人、清点牛羊,看到仁庆的举动,这位牧民也很感动,最终同意工程车借道。

专职从事协调工作的仁庆,经常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为争取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带着干粮和水在沙漠里走上一整天也是常有的事。如今,仁庆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16年,仁庆说这离不开父亲的鼓励。

“我爸还是个老党员呢。”仁庆的父亲刚忙完玉米地里的活,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视,仁庆陪着父母收看二十大直播。“他以前当村委会主任的时候,就整天琢磨怎么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其实,咱爷俩的初衷都是一样的,就是想为家乡建设出点力。”

苏里格气田开发后不久,乌审旗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城市规模也从原来的三条主街,扩展到现在的七条主街,就连以前常常滞销的牛羊肉,被乡亲们口中的“石油队”给解决了。气田开发给家乡带来的好处,仁庆希望每一个乡亲都能分享。

近年来,仁庆更是目睹了石油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开发—环保—减排”新模式的探索以及“泥浆不落地”等技术进一步推广,让井架林立和草木葱茏相映成趣的画面在毛乌素随处可见。说到高兴处,仁庆驱赶着自家的羊群纵情高歌,这一刻,蒙古族人豪爽的性情,在穿上红工衣的仁庆身上展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