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公司治理套损套变井产油超2万吨

    期次:第5484期   

本报讯(特约记者  代中专)井下作业公司紧跟油田公司套损套变井治理工作安排部署,保持与各油气生产单位的密切合作,精心筛选潜力井、精细组织施工。截至10月26日,治理套损套变井118口,修后产油2.17万吨、注水22.72万立方米。

井下作业公司本着“环保优先、效益优先、先易后难”原则,统筹协调生产、技术、装备等资源,扎实推进套损套变井治理工作,确保治理一口、成功一口、见效一口。通过精细治理作业,消除安全环保隐患,提高井筒完好性和开井率,进一步完善区块注采井网、挖掘油藏潜能、提升综合效益。

井下作业公司与油气生产单位联手,全面摸排套损套变井数量及区域分布情况,分析套损井类型、套损位置、修复目的和工艺难度,“一井一策”制定针对性修复方案,优选治理工艺、优化资源保障,确保修复治理效果。同时,总结历史作业经验,针对性采取堵漏、套管补贴、胀修套、磨铣整形等工艺,实施精准治理,提高作业成功率。结合港西地区油水井严重出砂、邻近油层位置套管易变形的情况,该公司采用胀修套作业工艺,成功完成西52-3-4井、西17-15井、西47-5-3井等31口井的修复治理任务。

井下作业公司机关部门联动,超前抓好井场勘察、设计编写、动力协调、物资保障等工作,倒排上修计划,稳步推进治理工作。技术专家、骨干深入现场驻井指导,严把方案关、工序关、质量关,严格落实设计参数要求,抓好关键工序指导帮扶。结合地面、入井工具及井筒井下反馈情况,实时优化工艺方案,提高作业效果。自17-13井、自17-20井在油层部位存在弯曲变形、缩径情况,技术部门结合四十臂井径测井、打印等施工工艺,验证套损套变部位套管的具体情况,采取注灰封层、钻铣修复工艺完成套变治理任务,2口井修复后累计产油1066.9吨、增油764.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