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一厂对症治理短周期井

检泵周期同比去年延长31天

    期次:第5483期   

本报讯(通讯员  张亚奇)针对短周期井在躺井率中占比40%这种情况,采油一厂开展针对性治理。治理后,短周期井平均检泵周期同比去年延长31天,成效显著。

深剖问题根源,改进研究思路。鉴于杆管问题导致的短周期躺井占比较大,该厂提出上修油井现场“全覆盖”思路,做到一井一描述、深挖症结所在,根据现场描述与历史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推动泵杆修复,提高杆管质量,优化生产参数,提升治理效果,延长检泵周期。

优化工艺配套,明确治理方向。近年来,由于二氧化碳吞吐、注聚受益井聚窜等原因,杆管腐蚀、泵垢卡堵等油井短周期问题频繁发生。工艺技术部门对井下工具的适应性进行研究,配套应用内衬油管、防腐耐磨三弧面扶正器以及强磁防垢器等井下工具,有效治理短周期躺井。房40X1井今年2月因泵垢卡短周期躺井,技术人员通过对其应用泵上保护器及强磁防垢器进行治理,目前,该井已连续生产190天。

强化制度落实,提升管理效果。为保障躺井率稳步下降,提高短周期井治理效果,采油一厂制定《躺井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加大油井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效果;针对出砂井短周期问题,在完善工艺配套的前提下,提高日常管护要求,严禁出现人为躺井现象,延长出砂井生产周期,避免短周期井发生。

采油一厂将持续对短周期井进行专项治理,不断提升工程工艺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保障能力,延长老井高产、稳产期,最大程度避免短周期躺井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