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7井

    期次:第1050期   

坐落在重庆市璧山区大兴镇山王村3社的丹7井站于1981年6月建成投产,是永川采输气作业区井站大家庭中不折不扣的“老大哥”。41年的光阴不仅见证着岁月的流逝,同时也见证着站场的变迁、人员的流动。

作为有着41年历史的“老”井站,在重庆气矿、永川采输气作业区的不懈努力下,“老树”再开“新花”。气田开发持续延伸,剩余可采储量不断减少,气井产量日益递减,给天然气生产任务的完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更加艰巨的挑战,作业区紧盯老井复产工作,向老井挖潜要产量。本着“非常规气持续攻关、老气田持续挖潜、老气井持续复产”思路,在常规气与非常规气同步跟进的基础上,作业区针对老气井特点,依据外输管道压力、井口压力、产气产水量适时调节气井生产制度,做好用气高峰和低谷间的监控,勤开勤关使气井保持充沛“体能”,把老井产能发挥到最佳。

岁月不败的不仅有美人,还有经历时间沉淀愈发浓香的文化。谈到丹7井,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其美名远扬的家园文化。时间是流动的,文化也是。尽管丹7井家园文化的名声好些年前就已传开,但这份文化并没有就此停摆,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园文化也在不断丰富。自去年伊始,家园文化发展成为“12345”家园文化体系,即:坚持“建站就是建‘家’”这一个理念,做到“党员带头‘见红旗就扛、见困难就上”“站长带头传承践行石油精神,做员工思想品德的引路人”这两个带头,营造“军队严管氛围、学校学习氛围、家庭温馨氛围”三种氛围,精心搭建“展示墙、站队歌、餐桌会、连心桥”四个载体,持续抓好“自主促学习、自律促安全、自检促清洁、自觉促节约、自发促和谐”“五自管理”创建。“12345”家园文化体系,营造了共建、共融、共享的温馨和美家园氛围,提升了丹7井站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作业区打造“一站、一线、一片”油公司模式下的新型作业区夯实了文化根基,向世人再次展示了勃勃生机。

生产与文明,二者缺一不可。丹7井站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开展老气田稳产与家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推进QHSE管理体系,以办站文化为切入点的管理方式,将“建家兴站”的思想根植于班组生产管理全过程,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民生,提一方效益”的经济社会责任,实现了建站41年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零投诉的目标,荣获了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全国安康杯劳动竞赛优胜班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绿色基层队(站)、车间(装置)称号、西南油气田公司基层建设红旗班组、工人先锋号、金牌班组、三基工作示范班组称号、重庆市化医农林工会工人先锋号。

未来,丹7井站还将继续抓好安全生产、老井挖潜、页岩气上产,持续深化家园文化新内涵,树立班组管理新标杆,为重庆气矿快速上产50亿再立新功!   (喻晓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