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迭代呈现载体

    期次:第5453期   

上世纪70年代,浩浩汤汤的长江畔,一栋小楼幽静矗立,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只有一桌一椅一纸一笔。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四川石油管理局石油炼制研究所(天然气研究院前身)内部刊物——《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据编辑部前辈回忆,《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最初是蜡纸制版,采用古老的油墨印刷技术,需要人工刻蜡纸,容易出现书写不规范和错别字,错一个字,整张蜡纸就得报废、重刻、重校,校对工作量极大。当时编辑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除了纸笔,还有剪刀、镊子和胶水。由于没有电子制图技术,需要人工描图后,再将打印的文字剪下来一个一个粘到图上相应的位置,使图文规范清晰,非常繁琐、费时。

1981年,期刊改为铅印,虽不再刻蜡纸,但也需要人工捡字钉进行排版。在印刷时,人工进行压力调节,存在印刷效率低、墨迹不均等问题,期刊外观质量较差。

1991年,《石油与天然气化工》转为胶印,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在当时的四川石油管理局,编辑部最先采用激光照排技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刊物的排版和印刷质量,印刷周期越来越短。编辑部用心学习掌握这一先进技术,培养了自己的排版人才,取得了优异的业绩,被四川石油管理局评为“青年文明号”单位。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页端、移动端阅读用户迅速增长,为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编辑部与时俱进,于2008年搭建官方网站,开启了期刊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先后开通网站投稿系统、免费邮件订阅、制作HTML超文本电子期刊,并于2018年启用微信公众号、建立作者交流群、实时更新升级网站服务。截至目前,《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自2010年至今的所有文章都已完成HTML结构化处理和上传,可实现网络检索、电脑端和手机端全文在线阅读。期刊网站累计访问量已超过1230万人次,作者及审稿专家可通过电脑端和手机端进行投稿、审稿操作,读者可无障碍阅读10年来所有文章。

此外,编辑部持续推进中国知网网络首发工作,已形成热点文章抢先发布与整期印刷版定稿上传并举的工作方式,有利于保障作者科研成果的首创性、时效性和前沿性,提高期刊对优秀稿件的吸引力,数字化建设颇具成果,期刊影响力显著提高。

从油印到铅印再到胶印,从纸质刊物到数字媒介,从纸质信件投稿到网络投稿,不仅记录了印刷出版技术的历史变革,更记载了《石油与天然气化工》50年精益求精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