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8月31日至9月5日,以“服务合作促发展绿色创新迎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举行。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2022年服贸会新增设的“环境服务专题”无疑最具看点。在此展区,中核集团、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化、中智、中林集团、中国建科等诸多央企的展区比肩而立,集中展示中央企业在环境服务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应用。让我们一起探馆服贸会,感受最前沿的“双碳风”。
水风光储一体化大基地
■水电站、风电站、光伏场站可根据发电特征实现季节性互补
加快发展以风光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中核集团新华发电公司以沙盘形式展示的水风光储一体化大基地示范项目,可实现水电站与风电、光伏场站的出力特性在季节性上的互补,同时水电站的调节作用可弥补风电和光伏发电的短期波动,提高送受端电力电量保障能力。
“氢腾”FCS80燃料电池系统
■搭载该电池,大巴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步入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综合展区的国家电投展台,一个“黑盒子”引起了观众注意。据介绍,这是“氢腾”FCS80燃料电池系统,它输入的燃料是氢气,排放的是水。相较于传统化石能源车辆,搭载“氢腾”电池的氢能大巴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搭载国家电投“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大巴圆满完成交通接驳保障工作。
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
■有效解决跨区域可再生能源送出与消纳问题,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大规模、产业化利用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国家电网在绿色发展主题展区重点展示了创造12项“世界第一”纪录的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该工程成功实现张北新能源基地、丰宁储能基地与北京负荷中心的隔空“牵手”,有效解决了张北可再生能源送出与消纳问题,促进了大型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提升了京津冀北地区清洁能源外送和接纳能力。
油气干线“全国一张网”
■已基本实现干线管道“应联尽联”,气源孤岛“应通尽通”在国家会议中心一期综合展厅,国家管网集团通过沙盘和视频,展现了其“全国一张网”战略布局。国家管网集团已基本实现干线管道“应联尽联”,气源孤岛“应通尽通”,京津冀及周边、中南部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超高温储热技术
■可产生超过400℃高品质工业蒸汽,储热利用实现技术突破5千瓦小型化高功率密度液流电池电堆样机、50千瓦锂电储能变流器、高温热储能技术……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带来了储能技术的实践应用样本。低碳院开发的新型超高温储热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煤基碳材料作为储热介质,在传热速度与储热密度方面实现了大幅度提升,结合超高温储热系统可产生超过400℃高品质工业蒸汽,实现储热利用的技术突破。
垃圾清洁处理“黑科技”
■厨余垃圾在140℃下“焖烧”半小时,可转换为工业用油和沼气
厨余垃圾在140℃的条件下“焖烧”半个小时,可转换为工业用油和沼气,且垃圾处理现场无任何臭味,达到经济和环保双赢。这是中国建科中国城建院环保专家以高压锅为灵感,研究出的以高效热水解为核心的垃圾清洁处理“黑科技”。在碳中和和绿色技术专区,中国建科展出了其在绿色建筑、垃圾清洁处理、水环境治理和运维管理等方面的智慧技术。
竹缠绕复合材料
■具有资源可再生、生产过程节能环保、阻燃抗风抗震等优势
你听说过竹子能做压力管道、高铁车厢吗?在环境服务专题展区,中国林业集团在企业展台前,摆放了一根直径达3.6米的竹缠绕管廊,它就是由中林集团研发的竹缠绕复合材料制成。竹缠绕复合材料质量轻、拉伸强度高、韧性好,具有资源可再生及综合利用、生产过程节能环保、保温隔音性能好、阻燃抗风抗震等优势。使用竹缠绕复合材料,能做出更大口径的管廊,搭建城市综合管廊、整体组合式房屋,甚至于高铁车厢等产品,还能在国防领域大显身手。
大型LNG全容储罐技术
■该技术已用于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
储存是液化天然气(简称LNG)全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中国海油展厅正中间放置着一个大罐——其自主研发的液化天然气储罐。据了解,中国海油已掌握大型LNG全容储罐技术,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大型LNG全容储罐技术品牌,12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一期工程使用该技术建造10座超大型LNG储罐,项目建成后可储存1.69亿立方米天然气,实现碳减排40.65万吨。
房山零碳养老示范项目
■可亲身参与建设一座节能、零碳且自然健康的可持续生态家园
在中建集团所属中建一局元宇宙低碳小镇,房山零碳养老示范项目最受欢迎。参观者可以在进入小镇时自行选择节能材料,并与项目应用的自然通风采光、雨水收集、光伏建筑一体化、光储直柔、无热桥设计、新风热回收等绿色技术相结合,亲身参与建设一座冬暖夏凉自控冷暖,节能、零碳且自然健康的可持续生态家园。据了解,作为首批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打造的示范项目,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年均节约用电9万度,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5.7吨。
本版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