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亮:小班组里的“大管家”

    期次:第5475期   

■特约记者  李镇

“拉送油管时,眼睛盯住大钩,保持拉油管速度与大钩速度一致,才能做到既不伤害别人,又不伤害自己。”9月19日,在歧609-7K井作业现场,获评油田公司安全示范展示暨“最美青年安全员”评选活动一等奖的马艳亮,一边讲解注意事项,一边给新员工示范拉送油管的标准动作。

一人操作通井机、一人配合站井口、一人拉送油管,这就是井下作业公司第二修井分公司202队作业一班班长马艳亮的全部“战斗员”。作为“兵头将尾”,班里的大事小情,马艳亮都会记挂心上,他早已成为班里的“大管家”。

攻坚克难的“主心骨”

“修井作业脏、苦、累,工具沉、管子重、抬手动脚都要使出几十、上百斤的力气,班长不带头,活就很难干得快。”马艳亮深知,当好一个作业班长要有担当的“铁肩膀”。

今年1月份,油区最低气温突破零下15摄氏度,野外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更是像刀割一样。孔1024H1井夜班冲砂时,由于出砂严重,冲砂段长达200多米,加上天气异常寒冷,员工产生了畏难情绪。

马艳亮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我们班组拿不下全部冲砂工序,完井就会延后,一天就少产三四吨油。留下的冲砂作业‘尾巴’,明天其他班组的兄弟们,还得再遭一次‘罪’。”

一番实实在在的话起了效果,在马艳亮的带领下,大伙儿从午夜干到天亮,保质保量完成全部冲砂任务。

如何带好班,马艳亮的体会就是带头干,施工现场的脏活儿累活儿抢先干。当班长11年来,马艳亮带领班组累计施工320多井次,为油田上产做出了贡献。

班组安全的“守门人”

作为班长,马艳亮不仅关注如何快修井、修好井,还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

“注意力要集中,小心磕碰”“挂好吊环退后一步,保证安全”……现场通井机的马达一响,马艳亮就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仅时时留心装备的风险,还时刻关注每一名员工的操作行为。

第二修井分公司提倡现场工具装备的优化简化,提升标准化表现水平,保障作业班组“轻装上阵”。马艳亮根据多年的班组管理经验,结合外出培训“取经”知识,在班组推行5S管理法,细分各岗位的现场管理职责,合理分析防控每一个危险点源,形成全班每个员工、每项工作、每个标准的闭环管理程序,班组的生产管理更加有序,作业现场清洁规范,安全风险全面受控。

近几年,马艳亮班组作为标杆班组,多次承担了井下作业公司标准化现场观摩展示活动。

员工眼里的“贴心人”

马艳亮深知,成绩的取得,是班组员工团结合作的结果。为此,他总是为员工考虑,努力打造班组“家文化”。

夏天的一个午后,野外作业现场像一个大蒸笼。大伙汗如雨下地提出冲砂管柱后,马艳亮发现两个班员脸色煞白,赶紧招呼大伙儿到值班室避暑,却发现空调已经“罢工”。他命令3名员工到附近的小商店乘凉避暑,自己留在现场,边看井边等候修空调的师傅。空调修好后,马艳亮随身携带的3000毫升茶水已经见底,小药箱里的藿香正气水也少了2支。

“小马是我们班的‘大管家’,不但工作上做出了样子,生活上也处处关心我们,跟着这样的班长,我们心服口服。”说起自己的“小班长”,比马艳亮大10岁的二岗位员工张伟利由衷地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