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生命的荒诞

——读《西西弗神话》与《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有感

    期次:第1046期    作者:丁会

法国作家加缪,在他的哲学随笔集《西西弗神话》中描绘被天神惩罚的西西弗:“一副紧绷的躯体,全力推着巨石滚动上山,无数次重复同样的动作,仅仅看到那张抽搐的脸,脸颊紧紧抵着石头,一个肩头扛住沾满泥土的庞然大物,一只脚撑住,双臂再往上掀动,满是泥土的双手充分显示人的把握。这种长久的奋力,只能用无顶的空间和无底的时间来衡量,终于到达目的地。然而西西弗却眼睁睁看着,巨石瞬间又滚落到山下,必须重新推上山顶。于是,他又下山走向平原。”西西弗就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天天推石头上山顶,又无可奈何的追随石头滚落回山下。

然后加缪借此感慨人生的荒诞,思考人们同西西弗的相同困境:“起床,乘电车,在办公室或工厂干4个小时,吃饭,乘电车,再干4小时,吃饭睡觉,而且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和星期六,全是同样的节奏,大部分时间里,这条路走得相当顺畅。不过有一天,突然萌生‘为什么’的疑问。”加缪在书中写到,当人们产生这种对生活重复的荒诞和无力感时,应对荒诞和无意义会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生理性自杀,既然生命在死亡面前终将归零,那何必徒劳努力。

第二种是求助于宗教,编织出一个“天堂”或者“轮回”,通过信仰宽慰心灵。

第三种就是加缪推崇的反抗,加缪那句:“人生正因为没有意义,就更值得一过。”其实第一次读《西西弗神话》时,觉得很矛盾,后来想到加缪书中说的“认识到荒诞的存在,只是一个起点”,结合罗曼罗兰流传甚广的名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也就不再感觉矛盾了,就像一张白纸才能更好的进行绘画,没有意义才能让人们更好的赋予人生各种意义!

记得以前还是学生的时期,那时还没有高铁和动车,要乘坐速度很慢的绿皮列车,虽然现在绿皮列车已经是网红打卡的情怀道具,可在当年其车厢里的乘坐环境却令人“感动”:闷热拥挤的车厢里面各种气味夹杂,在难以通行的情况下乘务员的推车仍旧要生生挤压出通道前行,由于车速不高,这种煎熬会让人感觉度日如年的漫长。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段行程的起点与终点,但是观察发现部分人是默默忍受恶劣漫长的乘坐体验,盼着快点到达;而部分人则是在同样恶劣漫长的行程中,或下棋打牌、或一边抱怨乘务员推车增加了拥挤,一边从推车里挑选购买食品、或为车外风景在兴高采烈的讨论,同样的一段旅途却有不同的心境,抑或是不同的心境带来了不一样的旅途!

就算旅途结局注定,其实没有谁能够规定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度过每分每秒,除了我们自己。也许我们都觉得西西弗每天是痛苦的推着石头上山,没有想过西西弗会不会是快乐的推着石头上山的?就像当年苏东坡被宋哲宗贬到当时的蛮荒之地岭南,苏东坡却怀着随遇而安的豁达乐观心态,喜爱上了岭南的风土人情,甚至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洒脱的文字。而“东坡肉”据说同样是苏东坡在另一次被贬黄州时烹制出来的。

46岁的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说:“西西弗斯是荒诞英雄。既出于他的激情,也出于他的困苦。在他离开山顶的每个瞬息,在他渐渐潜入诸神巢穴的每分每秒,他超越了自己的命运。他比他推的石头更坚强”。说明加缪仍然纠结于生命是否荒诞。

相较于加缪,64岁的苏东坡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里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就显得更加洒脱了,哪怕年迈已知天命,依旧要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乐此不疲,可以感叹时光的流逝,但并不能阻碍老夫聊发少年狂,只要自己坚信自己所作所为有意义,才不会质疑付出的激情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