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晓春)石油工程研究院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创建“4236”油层保护新模式,有效解决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田高凝、高粘、高盐等储层污染新难题,采油三厂和采油四厂的小集、段六拨高凝油区块平均产量恢复率由77.7%提升至97.6%。从2020年至今,该模式已累计推广应用968井次,实现增油2.9万吨。
随着油田开发逐渐向低渗高凝高盐等劣质资源的深入,常规油层保护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特殊储层的需要,出现强水敏、强水锁、有机堵塞及无机结垢等污染难题,造成产量的严重损失。同时新技术研发后,未经试用,技术有效性、技术效益尚不明确,导致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很难实现双赢效果。针对以上难题,石油工程院主动作为,创新推出“4236”油层保护模式,有效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助力采油厂提质增效和稳产增油。
“4236”油层保护新模式,就是通过“4步设计、2个质控、3重跟踪、6种收费模式”,确保采油厂获得较好的投入产出比,见到突出的增油效果。具体做法为:一是严循四步设计,“对症施方”,通过油气层污染因素分析、配方研究、单井设计、专家审核的四步方法,创新研发出防乳化洗油修井液技术,因井施策,解决了小集、段六拨等高凝油区块有机垢堵塞污染难题;二是把握好产品质量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这两个关键环节,大幅提升技术实施质量;三是及时进行单井、区块和效果的三重跟踪,及时掌握施工作业进度,保障技术应用效果;四是采取110%、100%、95%、90%、50%、0%共六种收费模式,即作业后恢复期小于1天按110%结账,恢复期2至3天按100%结账,恢复期4天按95%结账,恢复期5至7天按90%结账,由于我方技术原因导致作业失败采用零结算,实现风险承包,打消采油厂顾虑,确保采油厂获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最终形成合作共赢模式。
“4236”模式已在采油三厂、采油四厂广泛推广。2021年度,仅采油四厂推广应用井就增加2倍,平均产量恢复率由应用前的66%提高至100%。目前已累计推广应用968井次,实现增油2.9万吨。新技术推广不仅为工程院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也为油田公司提质增效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