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重庆市长寿区万顺镇垭口村曾家沟突发火灾,8月26日,在经历了四天三夜各方消防官兵、志愿者的持续救灾后,火情终于得到全部扑灭,且无人员伤亡。随后,在山火现场持续奋战的重庆气矿垫江采输气作业区员工丁洋分享了一条朋友圈 “志同道合,来年我们一起种树。”
5吨重的“冰砖”7个人搬运
“兄弟们,山火救援需要人手,跟我一起去打火!”8月24日凌晨1时,丁洋接到微信“摩友群”的召集令,准备和同是一个单位上班的妻子商量连夜奔赴集结点。“娃儿肺炎才有好转,这么晚了我一个人怎么带两个?你至少要等到白天再去。”为了不打击丁洋的积极性,同为退伍军人的妻子指了指婴儿床上的两个双胞胎兄弟最后还是做出了白天出发的让步。
身为退伍军人的丁洋平日里保留了部队锻炼的习惯,跑步、骑自行车成为了他工作、照顾家庭之余的又一个爱好。早上7时许,丁洋便驾驶着摩托车来到了位于重庆市长寿区中央公园的志愿者集结点,当得知丁洋是退伍军人且有长期锻炼身体年富力强等因素后,很快便被编进入了一个7人的志愿者小队,并任临时组长。他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将5吨重的“冰砖”徒手搬入皮卡车上。
“天气热,救火人员都很辛苦,将'冰砖'送到山上,让他们可以在休息时物理降温。”时间紧,任务重,为避免长时间搬运冰砖带来的冻伤风险,7名志愿者在接过防滑筒靴、粗布裤子及一件工装牛仔厚外套后,顶着40℃的高温,迅速换装开始搬运。虽与冰为伴,7个志愿者仍满头大汗。在历经3个小时的搬运后,早上10时10分,5吨重 “冰砖”打包上车完毕。短暂休息10分钟后,丁洋的微信群再次出现一条信息:“山火救援需要人手,物资拉运需要有越野能力的摩托车……”
40公里的崎岖山路来回往返7次
数日来的高温天气,随地散落的易燃枯枝成为了眼前迫在眉睫的难题。山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村委方向移动,周围老乡的房子星罗密布,当前急需大量人员前往火势对立点挖防火隔离带,而唯一通向山火一线的路崎岖不平,在面对一些斜坡高达50度的山路,普通车辆根本无法通过,此时,摩托车便成为通向救火现场的必备工具。经过一个小时的骑行,丁洋来到第二个志愿者集结点,400多人的摩友群里面来了80多台越野摩托车,他们大多只是在群里相互交流摩托车驾驶心得,一群素未谋面的人,顶着40多度的高温骑上摩托车,汇集到山火救援一线。
“摩托车后面的尾箱是我自己拆下的,为了让后排坐起更宽敞。”40公里的崎岖山路,一次山下山上往返用时接近90分钟。丁洋接到的第二个任务是拉运物资和转送换防的志愿者。平日方便放置杂物的尾箱因为便于发挥更大的利用空间,他和众多“骑士”拆下了尾箱,一次又一次的往返于两点,黝黑的皮肤上有一道道红色勒痕赫然亮眼。在往返第7次拉运物资和运送救火人员后,丁洋的摩托车因为高强度超负荷运转,仪表盘上开始了发动机过热报警,无奈将情况汇报给摩托车调度人员后,他将摩托车推向了山下的一个修车厂。
“小伙子,你是去救火的吗?”修车厂老板看到满身泥土一脸被烟熏黑的丁洋问到,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老板当即表示免费修理车辆,还热情的递过来一瓶矿泉水,此举让丁洋不能继续执行任务而失落的心情生起了一丝暖意。
43℃的气温下志愿调度12小时
在一夜的短暂休整后,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接到新的任务:临时担当山下志愿集结点的调度人员。调度众多志愿者和周边村民、热心市民积极捐助物资、运送物资,协助疏散交通。
身为采气工的丁洋在单位主要负责日常设备维护巡检,长期的工作给他带来了工作细致、执行力强等特点,能到现场调度指挥搬运物资刚好发挥了他的特长。
27日10时许,在长寿区所辖关口走马村,现场气温达到43℃。他穿着一件黄色背心,身背一个大背包,脖子上挂着一条湿透的擦汗巾,拿着对讲机和扩音喇叭,仔细记录着山上的物资需求。在这个志愿者集结点,聚集了各个地方赶来救援的志愿者,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不少越野车还悬挂着拖车,方便运输更多的物资。面对海量的调度任务,丁洋扯着嗓子和志愿者们一遍又一遍的在毒辣的太阳下面搬运、分配着现场的物资,直到23时30分山上传来明火扑灭的“捷报”后,已经连续工作了12个多小时的他才发现今天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
“叫你不要逞能,浑身的泥巴,脏死了!”回到家时已是28日凌晨1时,开门后妻子虽也满口抱怨,但丁洋看得出妻子略带责备的话语里却满怀关心。“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志愿者,尤其是年轻志愿者,他们不仅支援山火救援,还互帮互助,身为他们其中的一员,我感到很骄傲。”说话间,一张温热的毛巾已默默的敷上额头,妻子则温柔的靠在了他的肩上。 (杨宇为 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