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烦恼为哪般

    期次:第8期    作者:□ 徐东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近日,西方石油巨头先后披露 2021 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得益于国际油价创 7年来新高、天然气价格暴涨等因素,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从 2020 年巨额亏损中翻 盘 。 埃 克 森 美 孚 、bp、壳牌、雪佛龙和道达尔五大石油巨头 2020 年亏损 760 亿美元,2021 年则净赚 898 亿美元。但是,目前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不得不面对过去未曾有过的烦恼,即如何保持他们的超额利润。

过去 10 年,西方国际石油 公 司 经 营 不 景 气 时 候 较多。但是现在的形势已经大不一样,持续高油价加之强化资本投资约束,这些国际石油公司目前账面现金流充裕,投资者为之兴奋,更加看好未来高油价下的巨额回报。但是,社会大众却因为能源成本上升而承受几十年来最高通货膨胀压力,要求缓解通胀的呼声十分强烈。政治家们也在寻求解决持续通胀的有效路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诉求,使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像走钢丝绳般,难以左右逢源。一方面,他们必须保持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专注于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另一方面,又不能失去社会大众和政治家的支持而积极开展能源转型。

这个问题在欧洲更加严峻,当国际原油布伦特价格迫近100美元/桶的时候,欧洲区域 还 发 生 了 天 然 气 供 应 危机。近期,英国政府宣布国内能源成本上升54%。同时,壳牌石油公司披露了旨在回报投资股东的额度高达 85 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正如英国媒体《每日镜报》刊发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所言,“当无数家庭无力承受日益提高的能源成本账单时,大型能源公司却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更多的英国保守派媒体搬出了去年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伯纳德·鲁尼说过的一段话,如果英国石油公司现金流回报充裕的话,那么至少有10%的英国民众会支付不起每月的能源账单。

随着政治家们被迫打压石油投资,并给予高油价下选民要求降低通胀的承诺,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将承受增加税收和失去优惠激励政策的风险。目前,以最高消费限价和税收减免方式的能源补贴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保守派政治家倾向于在能源价格高企的时候提高能源企业的所得税,但是石油行业长期享受的税收减免和近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低迷下的税收优惠使增加税收的政策一时难以实施。在英国,提出对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这样国际大石油公司征收暴利税的呼声非常高。英国绿党领袖卡罗琳·卢卡斯在推特上说,当能源公司老板和投资者大赚特赚时,让普通民众家庭因不能支付能源账单受冻是件极不道德的事情。西班牙和意大利政府也在探讨增加能源公司税收的可能性,一时间“实行暴利税还会等待多久”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油气生产国之一,拜登政府对于缓解通胀的态度则倾向于废除联邦汽油消费税,而不是针对能源公司利润增加税收。

但是,对于全球石油行业而言,更加广泛和危险的事情在于进一步失去普通社会公众的支持。随着油气价格飞涨到一定程度,消费者已经嗅到了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降低的信号。西方石油公司的老总们长期宣扬油气能源是一种可信赖和可支付的能源来源,但是油气价格飞涨却让这种观点不攻自破。国际上的一些政府官员认为高油价有 利 于 促 进 和 加 速 能 源 转型。正如烟草行业一样,尽管他们的产品受到妖魔化的批评,烟草公司却持续在实现大幅盈利。像英国石油公司、壳牌、道达尔这样的国际大石油公司也在利用他们的品牌价值经营便利店和电动汽车充电,但是他们未来面临的竞争对手将是来自于能源行业之外的企业。美国能源部部长珍妮弗·格兰霍姆表示,我们完成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越快,可以提供更加便宜、更加多元的能源、更加可靠的电力和真正的能源独立时代就会更快地到来。

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如何在利润和社会公众认可之间走好平衡木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答案。社会公共关系方面专家认为,目前石油公司过度追求他们的财务盈利,认为国际大石油公司应该将其实现的财务盈余在当地社区开展能源转型业务的投资,但是目前这种能源转型投资的额度总体还比较低。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华尔街的投资分析师认为,在当前油气供应形势下,国际大石油公司应该更多地投资油气核心业务,而不是能源转型。一位长期在能源企业工作的资深社会公共关系代表说,目前部分国际大石油公司的这种做法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英国石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伯纳德·鲁尼表示,英国石油公司在英国将以两倍当地盈利的数额予以再投资,这些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能源转型领域的业务。但是一位投资分析师近期质问壳牌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本·范博登,为什么壳牌石油公司没有继续加大油气领域的投入持续为股东带来更大的现金回报。这样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目前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资料来源: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 2022 年 2 月 10日的文章 Big Oil Faces thePerils of Fat Prof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