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郑磊 孙景涛)日前,大港油田首口小井眼尾管悬挂井东8-20-1井顺利完井。该井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大港油田小井眼钻完井配套技术取得突破,已具备规模推广条件。
东8-20-1井属大港油田复杂地层中浅井的代表井型,钻遇6个断层、2套特殊岩性及2套异常高压层,“地层漏涌”矛盾突出,井控风险高,钻井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平衡诸多难点。对此,石油工程研究院钻井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与采油一厂产能建设部通力合作,从方案科学性与实施可行性多角度论证,多次组织专家进行钻井过程纸面推演,突破防碰绕障、造浆抑制、套损预防、储层保护等难点,针对性完善钻井工程设计。通过“互联共建”“厂院结合”,查找优化配套设备及钻完井工艺的“全流程、全过程”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特殊尺寸钻井工具调研,最终从3套方案中比选出“三开小井眼尾管悬挂”方案。设计方案采用“一开346.1毫米、二开241.3毫米、三开165.1毫米”的井眼级配+127毫米尾管悬挂完井方式,能够实现对不同压力地层的封隔,保证施工安全。
小井眼钻井技术与钻井设计实现了井身结构“瘦身”,具有废弃物排放少、节省施工材料、储层保护效果好等特点。相对于常规三开井,减少废弃钻井液排放236立方米,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75立方米,环保效益明显;三开采用尾管悬挂完井,减少固井水泥浆使用83立方米,节省套管34吨,节约工程费用9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小井眼整体钻井破岩量更少,满足高效快速钻井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滤液侵入损害油层,储层保护效果更好。同时,尾管悬挂完井方式,增大了生产套管上部尺寸,为后期大尺寸采油泵下入及增产措施作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该井型的顺利实施,为油田公司夺油上产贡献了新的技术增量,是石油工程研究院和采油一厂“互联共建”的成果体现,为油田公司提质增效、绿色矿山建设探索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