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第二修井分公司强化技术支撑

向疑难工序宣战 提升作业成功率

    期次:第5464期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镇)日前,在201队施工的扣39-12井作业现场,井下作业第二修井分公司技术井控办三级工程师谢祖林一边盯着拉力表,一边打着手势,指导现场打捞原井丢手封隔操作。这是该分公司强化技术支撑、提高疑难工序成功率,助力作业提质提效的一幕场景。

针对作业施工过程出现的套损套变、原井管柱卡导致施工作业难度增大、占井周期较长的问题,第二修井分公司技术人员从员工设计优化、关键工序管控、加强与建设方协同入手,向疑难工序宣战。

该分公司技术井控办每日召开技术晨会,分析当日生产技术难题,以及可能出现的工艺和井控风险,坚持“一井一策、一工序一方案”地完善措施工艺,优化施工工序,并对向基层队技术人员进行风险交底,再通过班前会对人员明确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岗位,技术指令直达现场,从源头提高施工质量。

在过程控制上,突出关键工序管控,针对打捞、解卡、套铣、胀套、钻塞等重点工序,技术井控办派出工程师或技能专家现场监督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坚决防止人为造成井况复杂化。扣39-20井提原井时管柱被卡,井控办人员上井分析后,针对该井停产时间长,管柱结构为光管,且洗井能够形成油套循环的特点,判定管柱腐蚀严重,此时如果大负荷解卡,极易发生管柱拔断的情况,将给井筒处理带来更加复杂的问题,最后精准制定了小负荷、长时间活动解卡方案,实现了全井管柱解卡一次成功。

该分公司还主动与采油厂修井工艺技术人员对接,针对地质设计、工程设计、施工设计中存在的不同意见,及时沟通讨论,力求施工设计安全可靠。对于施工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双方随时到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共商对策。羊7-16-1井补层分注上修时,原井管柱被卡,该分公司技术人员与采油厂技术人员现场“会诊”,通过分析工艺设计和地质设计,判定该井卡管柱原因为多年不动管柱作业,管柱形成了严重的结垢,加之油层出砂,导致生产层位附近卡阻。双方敲定综合采用倒扣、套铣、打捞、活动解卡的手段进行解卡打捞,历经7天的不懈努力,成功完成63根油管的打捞施工任务,保障了后续工序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