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5日,刚果(金)基伍湖畔的维和工兵分队中国半岛营区授勋仪式上,一枚印着世界地图和橄榄枝的联合国“和平勋章”,在王一然的胸前闪耀。这名自信、阳光的女孩儿,脸上刻着自豪和坚毅。作为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中的一员,王一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重庆气矿综合服务站员工王彬、杨佰玉的女儿。
军人的影响
受姨父的影响,王一然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不爱红装爱武装。她的姨父是一名军人,有着坚毅果敢的性格,自律坚持的特点,参加过多次重大军事任务,更是用军人的坚强感染着一然。
有了目标,就有努力的方向。2011年,王一然以622分的高考成绩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开始了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连读)学习。在那里,教授毛青成为了她的榜样。毛青先后执行过抗击非典、H7N9禽流感病毒防疫、西非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等任务。武汉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作为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首席专家驰援武汉。“毛青教授展现出的军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专业领域潜心钻研、不断求索的精神,是我职业生涯的指路明灯。”谈及此,王一然的心里充满尊敬和敬佩。
跟随榜样的力量,王一然迅速成长,从青涩懵懂逐渐变得稳重成熟。
父母的支持
2020年8月,多次获得“优秀学员”荣誉称号、奖学金的王一然顺利毕业,分配到西部战区总医院工作。
2021年6月,王一然报名参加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得知女儿要去维和的消息,杨佰玉偷偷流过泪,毕竟刚果(金)是一个战乱持久、疫情严重、社会动荡的国家,但担心之余更多的是理解、支持和自豪。
2021年10月1日,当雄壮的出征歌声响起,维和军人迈着整齐的步伐出发那一刻,杨佰玉强忍泪水微笑着和女儿挥手道别。23个小时后,王一然平安到达营地,杨佰玉悬着的心才放下。
“中央1台和7台也成为了我们每晚必看的电视台。”杨佰玉一有时间就在网上查看关于刚果(金)的战况、气候、疫情等信息。
得知非洲出现奥密克戎病毒,王一然冲上了最前线时,杨佰玉经常整夜睡不着。“没事,我们的防护装备很齐全的,很安全。”王一然每次通话时都这样安慰母亲。就这样,王一然坚守依然,父母担心依然、支持依然。
蓝盔的担当
蓝色贝雷帽,是联合国维和部队成员佩戴的头盔。出征维和的军人,被人们称为“蓝盔勇士”。
王一然工作的维和医院位于布卡武市,“若非亲眼所见,我无法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贫穷饥饿、战火冲突、疟疾横行、埃博拉疫情爆发……这些都让王一然真正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生活的美好。
在刚果(金),王一然担任妇产医师,另外还承担部分外联工作,接洽其他国家女性军人。除了在严格新冠疫情防护的条件下尽全力救治病人,她和战友们还要随时面对急救、战火、疫情、瘟疫。业余时间,王一然努力学习专业英语,担任前往营地检查的联合国官员的翻译,轮班休息时就去食堂帮厨。当地的气候只有雨季和旱季,王一然一开始也不适应,还因极度潮湿得了严重的湿疹,服用一个多星期的激素,才慢慢好转。
截至授勋当天,王一然所在中国第二十五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医疗分队累计接诊521人次,收治入院15人次,实施手术34台,为4000余名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医疗保障,圆满完成了各项医疗救治务。 (图片由王一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