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7时,正在等班车的采油四厂廊坊作业区桐47站员工袁文政老远看到一个面黑体瘦的老师傅兴冲冲地跟他招手,待那人走近才发现他是桐47站党支部书记边三军。
“咱们站的闲置井我都找到了!”正当袁文政惊讶于边三军变得又黑又瘦的时候,边三军神情略带骄傲地说。
年初以来,该作业区把闲置井治理作为安全管理提升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大闲置井摸排、治理力度,力争通过规范管理闲置井、全面筛查隐患井、重点摸排潜力井,进一步消减闲置井安全隐患。
但是,由于各地区疫情管控政策相继出台,给边三军的寻井工作带来不小影响。再加上6月初新划分的闲置井年代久远、坐标不清等原因,边三军一时摸不到头绪,有些沮丧。
就这样认输吗?不,这不是一个老石油人的工作态度。边三军打起精神,工作间隙,上网查井口资料、找图纸定位、打电话向老师傅询问情况;下班就到相关单位向专业人员请教。经过不懈努力,新划分的39口闲置井在边三军的工作本里有了“定位”,但眼见为实才是最终目的。打定主意后,边三军安排工作、准备工具、做核酸,做好7月28日去北京区域寻井的准备工作。
7月28日,天刚蒙蒙亮,边三军便开着车一路向北。到达寻井地,他拿出GPS定位仪,输入位置数据,一步一步走到定位点。烈日下,边三军的工服很快出现片片汗迹,额头上布满汗珠,脸也被太阳晒得通红。这些新划分的闲置井有的在荒地里,有的在农田里,有的在村庄附近。有的井定位数据准确,能较快找到;有的被杂草覆盖,需要来回找好几圈才能找到;有的是没有了封井的标识,只能找附近村民询问。
为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边三军自备干粮,渴了就喝点水,把吃饭的时间也用来找井。边三军当天晚上进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端起妻子早已准备好的一大碗凉白开喝下去,看也不看饭桌上香喷喷的饭菜便坐到桌前把找到的闲置井再捋一遍。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下,已累过劲的边三军也只是简单地喝了一碗粥。57岁的边三军用了两天时间,步行40多公里,将新划分的闲置井全部找到。此时,边三军晒得黝黑,瘦了好多,脚上多了七八个水疱。
“边书记就是这么倔。但说心里话,我们是真佩服。什么是石油人形象?我觉得边书记就是!”袁文政由衷地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