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秧琐忆

    期次:第5463期    作者:秋歌


每天晚上散步的时候,在经过的路边上,总能见到一棵瓜秧,一棵西瓜秧。长在一个条椅的旁边。没有结瓜,就是一棵瓜秧,长梗花叶卷须,铺了一小团。也许它也曾开黄花结过瓜,因为是在路边,被淘气的孩子毁坏掉了;也许因为授粉的缘故,始终没有结果。于我,不管它结瓜与否,都十分地亲切。会猜想这棵瓜秧的来历,也会想起许多童年往事。

小的时候,瓜果梨桃是稀罕物。梨大概每年八月十五的时候能够亲密接触一回。桃,基本上是院子里桃树上结的毛桃儿,小小的、浑身毛茸茸的,沾到身上刺痒得难受。苹果,基本是吃不上的,见到都觉得稀罕。不记得是几岁的时候了,也不记得是什么原因了,我独自得到了一个金黄的苹果———现在想应该就是黄元帅吧,宝贝似的搂在被窝里睡,好几天舍不得下嘴。因此,那时候有机会能吃上比较甜的果子时,大人们都要叮嘱留着果核,埋到院子里或地里,期待来年发芽,将来长成树结出果再解馋。但愿望大都落空。所以那时候,比较稀罕又够得着的是瓜。而瓜类里边,以西瓜为尤。

那时衡量西瓜的标准,就是“以大为王”。如同唐朝的仕女,以胖为美一样。一大家子人,大瓜更能满足需要。不像现在,人们愿意挑精致的小西瓜,一家三口尝鲜而已。

切瓜前大人们总要拿手拍一拍,或者曲中指弹一弹,听听咚咚咚的声音,判断瓜到底几分熟、娄没娄、起不起沙。有时会先切个三角小口。好的瓜,在切小口第一刀下去的时候,咔吧一声整个就脆裂了纹。围观者惊叹,熟透了熟透了!或者看到了瓤,喊这瓜好这瓜好!听口气好像口水立马就要流下来。

切瓜的过程各有不同,但第一步大抵都是一样的。就是从瓜蒂旁边切一片瓜皮,刚好切不到瓤,留白白的一层薄皮,但能看到瓤的红。切下来的带瓜蒂的圆片,像个小锅盖儿,照例要提着蹭蹭刀的两面,我每次都觉得像是杀猪前的磨刀。接下来的切瓜方式就随心所欲了,有的会卖弄一下自悟的或者学来的切法儿。总之最终西瓜被切成一角一角,摆在案板上。一大家子开始分吃,大人们吃中间的大块儿,小孩子们吃边角的小块儿。小孩子总是吃得快,而且啃着这块,还不住地往案板上瞟。再伸手时没准就会受到大人的呵斥,不光是嫌吃得多,大多是因为上一块儿啃得不够干净。

瓜籽不能随地吐,收到案板上或专门的盆子里。吃完后,瓜皮被倒进猪圈。瓜籽收起来晾干晒透再存放起来,过年时会被装成盘端到待客的炕桌上,吃个稀罕。吃完瓜,大人小孩儿都腆胸迭肚,心满意足。小小子儿光溜溜的肚子撑得溜圆,薄薄的肚皮儿,恨不能看透里边的五脏六腑。大人们常常伸出指头,在那圆肚皮上弹两声,说这个西瓜也熟了,逗得一屋子人笑。被弹的娃,也咧嘴豁牙,讪讪地又带点荣光地笑。

因为对瓜的情感,爱屋及乌,对瓜秧也是极为亲切的。寻根溯源,瓜本来就是从瓜秧上结成的么!也算是饮水思源不忘根本。

小时候,扛着羊鞭去野地里放羊,如果看到瓜秧是万分珍贵的。不只是西瓜秧,其它甜瓜、面瓜、脆瓜、菜瓜等等,皆是如此。倘若因为人迹罕至,瓜秧不曾被人发现过,瓜蔓上面结着瓜,且已经熟透,那无疑是天大的收获,自是喜不自禁饱餐一顿。这样美妙的经历,以及在草窠里捡到鸟蛋的场景,现在还经常在梦境里出现。如果瓜还未熟,则拔了草把瓜盖起来,过几天再去看。往往等不到全熟,即使还泛着苦,就装了肚,主要是怕被别人捷足先登,截了胡儿。若是一时犹豫,等过几天再去,发现瓜果真的被别人盗了去,后悔之余,怅怅然同时也愤愤然。如果瓜秧还小,就会经常惦着,不时去看看长势,最失落的是瓜秧被别的羊群啃了去。

娘也喜欢瓜。等到分地到户自己能做主时,娘总在自家的每块地里都撒几颗去年收集起来的瓜籽。爹不欢喜,总说是影响日后锄地耘地。娘不管,仍是撒。一路小心照管,当心瓜秧给锄着、碰伤。等到入夏和秋后,瓜秧长大了,顺着垄沟爬,开过花,结了瓜,娘下地收工的时候,总是用筐或布褂兜回来不同种类的瓜,甜瓜、面瓜、香瓜、菜瓜、羊角脆等等,白的、绿的、金黄的、黄绿相间的,等我们背书包放学回家后吃。当时吃不了,就泡在井水桶里,冰凉了再吃。放秋假的时候,因为地里有瓜秧和瓜,我们也愿意跟着到地里锄草干活。这个时候娘就会得意地教训爹。后来,爹还种过瓜园,我和弟弟们就有了看瓜园的奇妙经历。还曾经抬着瓜筐去邻村去叫卖,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吆喝做买卖,后来再也没有过类似经历。倒是日后爹走街串巷、走村串乡卖果卖菜,换回钱供我们兄弟几个念成了书。

可叹光阴荏苒。现在,瓜果梨桃早已经不再是稀罕物。西瓜,不管商贩们吆喝是陕西大荔的、北京大兴的,还是阜城漫河的,一个夏天也吃不了几个。朋友专门从新疆捎回来的白兰瓜,在冰箱里冷藏一个多月了,还没有切开尝一尝的欲望。老家久负盛名的深州蜜桃,相传历朝历代都是进贡到京城宫府里的,小时候没有机会见到更不用说品尝,现在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小区里大爷大妈们栽种的各类枣树,都是小时候稀罕得不得了的品种,还有小时候没听说过也没见过的更脆甜的冬枣儿,每年沉甸甸地结满枝,熟透了也没人打,被风雨吹落满地,也没有人拣拾。让人感叹时过境迁、世事变幻,也真切地感受到,人们的生活条件确实大大提高了。

但,回忆总是美好的。童年时那么多的人、物、事,回忆一下,嘴角会露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