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油藏分类治理控递减增油 8700 吨

    期次:第5463期   

本报讯(通讯员  朱红云  熊英)围绕实现注水均衡驱替这一目标,勘探开发研究院与相关科研院所、采油厂整体联动,深入实施油藏分类治理。截至目前,在重点治理区块实施调剖、调驱57口,分注43口,实现治理区块提高油层动用程度4.3个百分点,控递减增油8700吨。

注水的目的是将深埋在地层孔隙中的原油尽可能多地驱替出来,对于强非均质油藏而言,纵向上层间差异大、平面上非均质性强,注水难以将地下原油100%驱替。因此,千方百计提高注水波及系数是开发工作的永恒主题。

针对因层间非均质性强引起的纵向储层动用不均问题,科研人员开展层系内精细分注研究,以各小层剩余油残余阻力系数为依据,将系数相近的小层组合成一套分注层段,减少层间干扰,同时配套智能分注工艺,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在港西一区实施分注治理6个井组,增加注水量160立方米,油层动用程度提高5.2个百分点。

针对因渗流优势通道发育形成的低效循环井组,科研人员精细刻画渗流优势通道发育规模,定量表征渗流能力,实施分类治理。在治理手段上由“堵优势通道”为主向“堵、调、驱”一体化转型,即通过“封堵水窜通道、调整高渗条带、提高驱油效率”实现“匀流场”。在枣园、王官屯等油田进行研究与应用,上半年治理井组月递减率下降4.6个百分点,控递减增油7300吨,实现了受益井组产量稳升、自然递减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