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乔志学)面对稠油、腐蚀结垢及套损套变等诸多不利因素,采油三厂持续推动南部油田分注工艺优化转型,不断优化创新井下分注配套技术,为油田稳产上产提供有力保障。
南部油田油藏变异系数差异大,原油高凝高黏且注入水腐蚀结垢,井下分注工艺长期面临四大难题:稠油油藏测试仪入井困难、常规油藏测试仪卡阻现象普遍、井下分注调剖受限以及大压差井有效期短,分注转型工作困难重重。对此,采油三厂工艺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查原因定措施,不断优化改进,井下分注工艺焕发新活力,开出“四朵金花”。
针对“稠油油藏无法测试调配”的问题,技术人员优选无缆智能分注工艺,通过压力波形码实现地面指令和井下数据的双向传输,有效规避了稠油影响,同时实现远程调控,截至目前在沈家铺稠油油藏实施3井次,稠油油藏井下分注工艺实现零的突破。
针对“测试卡阻”问题,技术人员研究攻关了“小扭矩控反吐配水器+防腐防垢油管组合+通井”测调配套技术,建立“地层+管柱+井筒”三位一体防治卡阻体系,截至目前测调成功率92.8%,创历史新高。
针对“分注调剖受限”问题,技术人员应用分注调剖一体化配水器,在加大进液过流面积的基础上,过流通道由进口到出口时逐渐放大,有效避免调剖剂堵塞过流通道,截至目前实施4井次,解决了长期以来井下分注“调剖难”的问题。
针对“大压差”问题,管柱结构上从“双配水器”改进为“单配水器”,大胆尝试低压层段配水器完井、高压层段“滑套+筛管”完井,有效解决了“高压层注不够、低压层控不住”的问题,截至目前成功实施2井次。
分注技术有效保障了“精细注水、有效注水”,井组稳产上产效果明显。官2-15-1受益井官2-16井日产由3.9吨增至12.24吨,目前已下电泵日产油22.27吨。女K57-69受益井井组日增油超8吨。下一步,采油三厂将持续深化分注技术研究,为油田开发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