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27-2井正在大修施工。
4 月 8 日,记者从华北油田采油三厂获悉,位于留西油田的留19-5X井,2019年因高含水被纳入长停井管理。今年年初,通过技术人员开展层内挖潜措施后“满血复活”,目前累计增油 657 吨。从去年至今,这个厂相继恢复长停井133 口,其中油井 100 口,水井 33口,阶段累计增油 3.67 万吨,增加注水16.9万立方米。
资料显示,目前华北油田管理长停井 2000 余口,其总数约占油水井总数的17.7%。根据地质筛查确认,具有恢复潜力的井 1429 口,占长停井的71.3%。技术人员在查阅长停井井史时发现,高含水、产量低、套管变形或井下落物是导致个别油水井长停待产的主要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讲,长停井治理不仅是油田地质工作者对老油藏的再认识过程,也是探索油藏管理的一次技术性革命。因此,油气生产单位作为长停井日常“监护人”,除了摸透其“脾气秉性”外,精准把握每口井的地质动态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让尘封多年的长停井摇身变为效益井呢?
长停井治理之难,显而易见。公司长停井治理项目部主动与采油厂开展技术对接,定期与油气生产单位实施现场技术互动,精细推进油层复查、油藏再认识工作,着力在新技术推广应用上寻找更大突破。在优化选井措施方案上下功夫,打破常规地质认识,注重新技术应用,突出技术融合。合理控制投入成本,为长停井持续有效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长停井是油田精细开发的重要对象,每停一口井都会造成资源和资产闲置。关停任何一口井,都将会造成地下注采井网之间的生产矛盾。相反,如果科学有效地“唤醒”长停井,既可以盘活资产,又能够实现产能有效接替,为油田培育产量效益新的增长点贡献力量。
开展长停井治理以来,公司坚持顶层设计不动摇,坚持科技创新不放松,坚持精细管理不懈怠,深化“一井一策”管理,对“高龄井”精细“把脉”,对“捣蛋井”精心维护,加快推动适用技术在长停井治理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天然水驱油藏高含水、多层系合采油藏层间矛盾突出等技术难题,试验推广了注气吞吐、智能分采、聚合物微球堵水等新技术,为有效治理长停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