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大港油区热浪滚滚,酷暑难耐。在这里刚刚顺利度过多个生产高峰的第二固井公司大港项目部数百名员工干劲十足,无惧盛夏“烤”验。
今年以来,第二固井公司全面实施“技术+产品”管理技术型道路发展战略,出台多项新举措,大港油区市场迎来机遇与挑战。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大港油区完成固井作业突破400井次“大关”。成绩的背后,是第二固井公司大港项目部125名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
优质施工,赢得市场青睐
“市场是我们的饭碗,大家要做优、做细、做精每口井施工,为公司树立良好口碑。”这是项目部经理丛谧在每周职工大会上常说的一句话。
年初以来,项目部以服务大港油田增储上产为己任,坚持工作关口前移,组建生产突击队,保障生产服务不间断。截至目前,顺利度过12个生产高峰期,施工正点到达率始终保持在99.2%以上。
为确保公司第一个海上平台赵东项目顺利启动,项目部副经理李剑华、技术员张航瑞率队,21天内高效完成4名人员调配、5台设备调试、127次压力测试等工作,持续改良低密度低温早强水泥浆体系和高效冲洗高悬浮性隔离液体系,优质完成F17-28H井、F25-16井高难度超低速塞流固井施工,助力公司构建了“海陆并举”市场格局。
项目部还借鉴多年环渤海湾施工经验,形成了“1933”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即实行区域承包责任制,采用“大数据”建立9个区块技术模板,推行“周讨论、月分析、季总结”3项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单井分析区块化、区块分析年度化、措施规律模板化“三化”分析法,实现了储气库、泛华、赵东海上平台项目连战连捷,固井质量红线合格率达90.16%,再创历史新高。
自主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目前,该公司自产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7.8%,较去年同期相比提升2.19个百分点。新研发“集灰分配器”在提升现场作业连续性的同时,年节约成本约27.3万元。项目部更多技术利器在大港油区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项目部突出创新核心地位,用改革创新解决发展瓶颈难题。针对市场施工难点,年初设立科技项目,“红工衣”与“白大褂”强强联手,积极向甲方推介自研的《新型减轻剂与膨胀剂在大港油区的推广应用》项目,并推广使用自产低密度水泥浆体系,满足现场施工要求,目前已应用56口井,自产体系得到甲方认可,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项目部成立以首席技师张光建命名的淘金团队,两年来完成技改项目8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成果,“扒柱塞专用工具”荣获渤海钻探“淘金行动”一等奖,“低压管汇环保清洗装置”彻底解决水泥车清洗死角的设计缺陷。
项目部创新管理模式,认真分析口井水泥浆用量,梳理各区块地层特点,积极推广区域核算制,做到了特定区块入井材料与设计返高零偏差。积极推广“小队化”生产作业模式,实施大工种整合优化,制定固井生产最优配置标准。以潜水泵替代供水车、便携式流量计替代仪器车等方式,极大压缩现场施工车辆、人员数量,助力现场施工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