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开发研究院持续攻关

储气库群建设技术取得丰硕成果

    期次:第5460期   

本报讯(通讯员 余贝贝 杨树合)围绕“库址少、流体分布复杂、气库动态分析技术缺乏”技术瓶颈,勘探开发研究院储气库研究团队持续开展攻关,在储气库群建设技术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针对大港油田储气库面临着气藏库址优选难度增大、水淹型储气库运行指标偏低、储气库动态分析技术缺乏的困境,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创新提出油藏建库思路,突破库址只能是气藏的局限性,运用地质工艺新技术,刻画优势砂体,采用水平井、大尺寸井眼、筛管完井等技术提高单井产能;采用气驱采油与储气库协同运行新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针对板中北等水淹型储气库受水侵影响注不进采不出,导致目前达容率不够、工作气量不足的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水淹型气库优化调整技术,提出强注缓采,强化井间连通性达到沟通扩大储层含气范围的方法,实现驱水扩容提高采气井注采气能力。现场实施后,目前井网下工作气量提升20%。

此外,科研人员充分利用储气库20年丰富的生产动态资料及现场生产管理经验,对储气库运行过程中动态分析方法进行总结深化,创新储气库动态分析技术,形成储气库库容动态诊断、储气库含水井采气能力预测、储气库库容复核与计算方法及储气库扩容达产调整等多项技术,形成具有大港特色的动态分析技术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