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峰: 推广应用新设备 解决生产难题

    期次:第5916期   





  本报讯(记者齐晓波)“要有一颗‘责任心’,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要有一颗‘代表心’,踏实履行神圣职责。”这是吉林油田公司员工代表新木采油厂创新工作站劳模工作室杜海峰的履职承诺。
  过去一年,杜海峰立足基层,坚持在采油一线走访调研,不断学习思考,提升履职能力。“以前都是在劳动保护、薪酬待遇等方面提出一些问题希望公司给予解决。现在更希望为油田解决生产实际困难。”面对即将召开的吉林油田公司五届三次员工代表大会,杜海峰颇有感触。今年他的提案是推广“抽油机光杆更换及打捞”项目。
  新木采油厂的118个井组,杜海峰在过去的一年中走了好几遍。在走访的过程中,他发现井组最大的工作量是加盘根,反复加盘根及清理油污带来的工作量占井组的50%以上。这是一个简单重复性的重体力劳动。盘根易损坏、使用周期过短,更换时耗人力损财力。每次更换盘根至少需要停井1个小时,影响采油时率。“一周就得换一次,主要原因是抽油机光杆磨损严重。”井组员工纷纷反映。
  盘根易损坏的根源在于抽油机的光杆。杜海峰将更换下来的光杆一一查看后发现,与其说是“光”杆不如说是“麻”杆,上面密布大大小小的凹点,哪里还有光滑度,盘根长期在这样的光杆下抽动,怎能不坏?而采油站队及采油班组没有自主更换光杆能力,它需要用大型专用车辆。这样的车辆受费用、天气及工作量的限制,对更换光杆这种小工作量无暇顾及。
  员工反映的问题就是大事情,为生产一线解难题就是员工代表的职责。在与员工多次座谈和现场实地踏查、反复试验后,杜海峰组织创新工作站进行技术攻关,经过3个月,研发了“抽油机光杆更换及打捞”技术。2019年在新木采油厂实施了168口油井,效果良好。
  已更换光杆的抽油机由原来每周换一次盘根到现在一年换一次,极大地减轻了井组员工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让员工从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学习更先进的石油技能,从而为智能油田夯实基础。
  “抽油机光杆更换及打捞”技术的全套设备仅重50公斤,并且可以拆分搬运,到施工现场再组装,避免了井场进不去作业车、吊车的困扰。现在不用大型机械,只需4个人,拿着这套设备就可以轻松更换抽油机光杆,可节省5000元费用。2019年,新木采油厂利用这套设备仅在避免使用大型车辆上便创效84万元。同时节省了上万个盘根,减少停井次数,提升了采油时率。
  打捞及更换光杆项目经过一年的推广,技术成熟、安全性高,这套设备便捷好用。作为吉林油田公司员工代表,杜海峰在提案中建议每个采油厂可以培养一支专业队伍承揽光杆更换及打捞工作,每年可完成打捞、更换300口井的工作任务,节约资金150万元以上,在油田清洁高效生产、员工减低劳动强度、节能增效上再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