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二氧化碳规模推广铺路奠基

--访吉林油田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二氧化碳驱底成本循环注气工艺优化团队

    期次:第5915期    作者:记者 柳智青 通讯员 李阳

“这次获奖让我们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在低成本推广二氧化碳减排和利用方面的信心、决心。”2019年11月20日,谈起代表团队上台领奖的感受时,二氧化碳开发公司气驱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田闯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

高成本一直是二氧化碳驱推广的“拦路虎”。针对气源不足、伴生气循环注入零排放的问题和注入井、地面系统安全低成本注气的问题,二氧化碳驱低成本循环注气工艺优化团队于2017年10月正式组建。该团队
包括地面二氧化碳集输、处理的设计院人员、研究井下工艺和防腐的采油院人员、实践应用完善的二氧化碳公司技术人员。他们协作攻关,完整实践了二氧化碳捕集、输送、注入、采出流体处理和产出气循环注入全过程,建立了低成本的循环注气模式,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循环注入,并有效增加了气源,当年累计增加注气量1062.78万立方米,增油3000吨,为绿色环保、降碳减排开拓了新的技术方向,极具推广价值。

在该公司气驱技术研究所内,到处是忙碌的景象。所长吴鱼锋正在研究攻关高气油比井平稳集输生产技术,田闯正组织人员研究如何应用电磁流量计开展低成本技术攻关。近三个月来,该团队成功攻克了改良气密封插管、插管与连续油管连接断裂等技术问题,成功研发了多通径气密封井口悬挂器。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保证低成本高效率井下注气工艺实际应用和推广。

科研的道路上从来不平坦。“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伴随着先苦后乐。科研攻关需要用心加细心,迎着困难上,抓住问题寻根究底找办法,这个过程让人难忘。”回想起团队的攻关历程,田闯深有感触地说,2018年,他们团队经过2个月的攻关,成功研发了气密封垫,结果在现场检验中失败了。他们的心情一下晦暗起来,反复检查工具有没有问题。他们冷静下来仔细思考,连续三天紧跟作业施工现场查找原因,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终于发现是该井自身的原因,顿时豁然开朗。该气密封垫完井工艺解决了作业过程中的难点,单井成本降低30%以上,可有效避免套变地区卡井大修风险。

吴鱼锋说,在高含二氧化碳伴生气掺外来天然气过程中,他们解决加热炉灭火问题这一过程,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很有成就感。2019年年初,二氧化碳气窜导致锅炉突然灭火,站内三合一、两相分离器、外输泵等设备参数波动大,岗位人员临时应急放空,频繁启动锅炉,应急处理工作强度较大。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生产,还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风险。对此,他们昼夜攻关,分析生产动态,查找原因研究对策,通过自动调控,工艺流程改造,有效解决了现场生产难题,岗位人员操作管理难度大大降低。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他们立足生产实际,从点滴做起,经过不断摸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研发形成了一系列低成本技术,成功把成本一点点拉低。

他们创新推出了“桥塞+插管+连续油管”注气完井工艺,极大降低了注气井完井成本;首次采用低成本连续油管注气管柱,作业费用降低,效率提高3倍;采用低成本水基防腐缓蚀剂,单井节约防腐成本20万元;使用可钻桥塞注入工艺,实现国产替代,单井节省5万元,并减少卡井大修风险。开展水气分注、改进流程、简化设施等方式,对井口流程进行优化,2018年全年实施46口井,降低维护成本208万元。

科研无止境,担当在路上。吴鱼锋、田闯表示,今后,他们要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国家二氧化碳减排战略,不负吉林油田公司厚望,履职尽责,联合奋力攻关研究成本更低的注气工艺和高气油比采油工艺,努力为加快二氧化碳驱规模推广进程铺路奠基。“下步我们要继续攻关,让成本一路一降再降,让企业发展效益一升再升!”面对未来,田闯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