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作业区最大的风险来自管道安全,13条位于重庆主城的输气主干线有6条在渝北区境内,高后果区有80段,管道周边长期有70个以上(高峰时113个)的施工点。”6月22日,重庆气矿江北采输气作业区经理李山凤在重庆渝北区2022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渝州行”油气长输管道安全培训暨管道保护联席会上作先进经验交流发言。
“杨柳坝阀室、松树堡阀室与上次检查相比完全变了样,设备保养和目视化管理很到位,城区管道标识标牌很醒目,基础管理较从前扎实多了。”今年地方政府部门对江北作业区管道基础管理给予了高度认可。
表扬背后,谁曾想到,去年初在接受地方部门检查考核的10余家长输油气管道单位中,作业区排名倒数第一,由此作业区受到渝北区发改委两次约谈。
去年一季度,由于作业区对地方政府的要求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差,管道现场附属设施缺失,管理效率低下……作业区分管生产副经理被第一次约谈。
“地方部门又在给我们管理设‘门槛’,我们生产销售任务完成都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只是地方上检查与我们标准不同而已。”对于这次约谈,作业区并未重视。第二次问题检查“回头看”中,由于整改率不达标,地方部门直接约谈了作业区经理。
考核倒数第一,班子成员被两次约谈,这触痛了作业区管道管理中枢“神经”。
“对基础管理重视不够,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号召层面。”“治标不治本,应付地方检查……”在管道管理紧急会上,大家纷纷查找原因。李山凤经理要求各部门要敢于“亮丑”,深挖管理漏洞,主动适应地方管道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快速拿出对标整改方案,要打“硬板子”,问责促尽责。
主动作为,突出问题导向,抓痛点
作业区迈出问题整改第一步:优化结构。配优配强人员力量,对管道片区进行“缩编”和“换防”,重新划分了管道片区,将原来的10个片区缩减到6个,片区长竞聘上岗,其中有3个片长属地范围涵盖渝北区内,针对管理薄弱区域实行交叉重叠复查;优化调整人员配置,对管道保护工进行“双选”,以提升员工珍惜岗位、履职尽责意识。
第二步:转变观念,补齐思想守旧,与地方政府沟通不力的短板。针对第三方施工管理、停气碰口方案报审、隐患治理等工作提前与辖区地方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落实地方政府对管道管理的最新要求,形成良好的联系机制。由于沟通协调能力提升,去年7月25日,作业区提前8小时完成渝北区境内的旱两线改迁作业,创造了从项目立项到工程验收88天完成的新记录,有力支持了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收到重庆市铁路集团和中铁隧道局送来的锦旗。
压实责任,落实问题整改,强根基
为改变作业区管道基础管理不扎实,不完整的现状,从去年12月开始,作业区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两个工作组高标准开展管道走向标定、通道清理、堡坎刷色等基础工作。工作组对碳大线、旱白线、卧旱线等近10余条管线进行了重新探管定位,对管道测试桩、堡坎进行了全面维护,下功夫要让基础管理“大变样”。
“今日渝北区卧旱线、卧渝线安装高标志桩31根,旧标志桩整改3根,清理管道通道1.9公里,清理管道堡坎31个……”这是作业区管道保护女片长左小红在工作群里汇报当天管道基础整改“战果”,这样的汇报已在作业区各个管道片区里持续了两个多月。
从年初在寒风瑟瑟中进行的碳大线基础整改到3月份冒着30℃以上高温,在卧渝线、渡旱线等管道现场翻山越岭,再到夏季骄阳似火的东石线探管、安装标志桩、警示牌,清理管道堡坎等常规工作,因要严把质量关,每一公里的推进,管道保护工们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却无怨无悔。“做好基础管理是保障‘生命线’本质安全的前提,大家都卯足了劲,要在管道上大干一番。”左小红说出了大家打好基础管理“翻身仗”的信心和决心。
从强化基础管理、提升巡线质量、高效完成管道停气碰口作业,到提升员工及外委巡线员执行力、落实管道管理“四防”措施等工作齐头并进,该作业区正积极探索管道管理新模式,脚踏实地的朝着建设“双一流”的目标迈进。 (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