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 “双子星” 复产焕新颜

    期次:第1038期   

“自川16井产量出现异常后,两年来,作业区数次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反复尝试加注解堵剂解堵、关井复压等措施,都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大竹采输气作业区从事地质工作20多年的技术员曾娟对此井的复产解堵也感到棘手。

据了解,川16井于1988年5月投产,2019年7月因油管堵塞关井,“服役”31年,累计产气近4亿立方米,可谓功勋卓著。

2022年初,在重庆气矿的大力支持下,川16井作为气矿与川庆地质勘探研究院2022年老区措施挖潜增效风险合作中的一口重点挖潜井,解堵复产工作再次提上日程。

2022年1月至5月,气矿、川庆地研院、作业区组织科(部)室人员赴川16井实地勘察10余次,开展堵塞物成因分析、气井动态分析、堵塞物富集位置、堵塞物形成的主控因素等研究,完成了连续油管作业场地基础整修、制定了井筒解堵施工方案等前期工作。

6月初,三方队伍正式入场施工,曾娟作为作业区派驻技术干部小组组长,带领小组6人在施工现场“蹲点”。“这6人专业技术特别强、综合能力特别过硬,完全能够应对施工现场突发问题。”作业区经理陈刚提到。

连续20余天,曾娟带领技术小组埋头苦干,全程跟踪施工进度、实时分析动态参数变化、及时优化调整措施对策...用兄弟单位的话来说:“除了上厕所,他们吃饭休息都是在监控室。”在气矿、兄弟单位、作业区密切配合下,施工作业持续安全平稳进行。

“川16井项目启动以来,最难的不是工艺上的问题,无人值守10多年,遇到下雨天宿舍还漏水,生活用水是从镇上买的桶装水,空调就更别想有了,男同志方便就近解决,女同志只能去老乡家里……”施工项目负责人对作业区党委书记李建川诉苦:“近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机器设备也因负荷过大经常性抛锚……”

面对这些问题,作业区主动联系外委维修单位,全程值守在施工点,保证施工设备得到及时维护,及时送去夏季清凉慰问品、防暑降温药品、为施工人员宿舍安装空调,联系周边农户铺设生产生活用水管线。

“打通了打通了,油压4.68Mpa、输压1.01Mpa,瞬产1.05万、1.2万,压力持续上涨,瞬产也在增加。”7月8日18时30分,历经1个月连续油管解堵,川16井成功复产。在施工现场监控室,大伙儿看着跳动的数据,互相欢呼庆祝。

此时,凌晨的县城格外静谧,晚风吹动着树叶沙沙作响,月光下几抹疲倦归家的身影显得格外修长。曾娟揉了揉眼睛,回忆到半月前凉东9井的成功复产,“凉东9井成功复产的工艺做法,为川16井顺利复产提供了许多借鉴,为气矿解决类似井筒解堵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悉,凉东9井于2005年5月投产,2021年11月因油管堵塞关井,累计产气量近2亿立方米,在作业区称得上产量“金疙瘩”。

作为气矿年初关停井复产计划大表中的重点复产井,作业区先后采取制氮气举、液面探测、井下测压、堵塞物取样等工艺手段,多次组织商讨复产工作核心技术难题,针对性编制复产方案及应急预案等筹备工作,于半月前,关停9个月的凉东9井实现成功复产。

截至7月14日,川16井、凉东9井两口老井“双子星”累计日产气量3.2万立方米,累计产气38.7万立方米。 (吴平  李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