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文琦 通讯员 李宝强)10月21日,东河油气开发部东一联合站的热脱水器检修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台安置在三脚架上的摄像机,不禁好奇地问:“这个设备是用来直播检修的吗?”
“这是我们为了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嵌入的‘第三只眼’,即‘安眼工程’。”东一联合站设备工艺工程师费发奇解答了记者的疑惑。
近年来,随着油田勘探与生产业务的快速发展,现场安全监管资源有限的困难急需解决。“安眼工程”作为油田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程,特别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可视化监管,力争把高风险作业、关键操作、日常巡检等过程中的安全及质量隐患全部消灭在萌芽状态。
据费发奇介绍,除了过去在各生产装置现场设置自动化控制和固定摄像头等远程监控设施之外,“安眼工程”还增设了移动摄像头和便携式执法记录仪,全覆盖、全天候、无死角地监控着作业现场。通过视频回放查看,对落实安全措施不力、管控不到位、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行为进行监督,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
除了东一联,在哈六联合站、东河采油作业区、热普采油作业区及修井作业等现场,这样的“眼睛”也随处可见。
在哈六联油水泵房,一位员工左胸前挂着便携式执法记录仪,记录巡检操作全过程,在监督他人的同时,也在提醒并监视着自己。
热普采油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岳清政说:“我们每周至少回看监控视频2次。前几天,我们通过视频回放发现一名采油工启动抽油机时未按操作规程检查周围有无影响启抽的障碍物,还发现一支队伍在开展吊装作业时未拴牵引绳,存在吊物摆动发生人员碰伤的风险。我们立即对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将相关录像截取下来,在早班会上当作案例进行经验分享,警示其他员工按要求施工。”
从3月实施“安眼工程”以来,开发部通过视频监控发现隐患问题800余项,共发布5期督察通报,安全生产记分8人,处罚甲方员工3名、承包商员工4名、承包商3家,切实将“高压严管、刀刃向内、甲乙同责”的督察工作有效落地。其中,受到处罚甲方员工有2人为基层作业单元的管理人员,他们在监管他人的同时也是被“安眼工程”监管的对象。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建设‘智慧安监’平台,为油田数字化高质量开发和智能化管理增添新的科技支撑。”东河油气开发部党委书记孙阳洋说。